说几件农村宗教信仰的小事

农村是研究中国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忽视的地方。农村的宗教信仰演变也颇值得深究,任何宗教都不可避免“中国化”,也可以说是适应性改良,就像重庆火锅进北京,势必会根据北京人口味改变,形成北京-重庆火锅。中国人大多是实用主义,做事大都要看立马的成效,宗教信仰也未能除外,而农村的宗教信仰尤其是这样。一直以来,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实际的好处,虚无缥缈的宏大理想很难吸引精耕自作的中国农民。在河北农村,我的老家,每户都有一套神,有总管的玉皇大帝,有各司其职的财神,车神,龙王等等,每个有每个的实用性。供奉文武财神是为了发财;供奉灶王爷是为了灶台有粮;贴门神是为了祛邪避凶,总要有点好处,人们才会供奉他们,更他们进行“交易”。这可以叫做信仰,“多神教”,也许“互通有无”形容更合适。除此之外,每家还会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供奉的神。

在农村,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也被赋予现实意义,实用性。在老家,有基督徒传教现身说法,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她怀孕,去做产检,医生说是女孩,于是她天天向上帝祈祷(由于当时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最终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她借这个故事来阐述上帝的作用,抛开虚无缥缈,直接讲述实用性,讲述上帝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而不是他可以宽恕你的罪行,多么“高明”的传教方式。信我,我就给你利益,这对农民是无比好理解的。中国人崇尚交易,能跟上帝交易何乐而不为。基督教本身教人向善,教人向善的宗教都是好的,知识在传播中也未能免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