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念活生态农业“致富经”

“今年李花开得很茂密,相信又是一个丰收年。”3月19日,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汶川李满树白花如霜似雪。穿梭在产业园里,负责人蔡志全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

情系桑梓

回乡改行搞农业

蔡志全是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人,年少时,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他从工人到车间主任、推销员、经销主管,再到与人合伙开办民营医院,事业可谓是干得风生水起,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异乡站稳了脚跟。“老蔡,我们村上现在土地空得多,政策也好,你考虑回来搞点产业嘛。”2014年春天,原柳树村村支书蒋治才一句回乡邀请,勾起了蔡志全埋藏在心底深处的乡土情怀。

当蔡志全把回乡创业的决定告诉家人时,本以为会一如既往地获得支持,没想到遭到全家一致反对。亲人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回农村种地。“这么多年,我们千辛万苦才离开农村,你现在又回去搞农业,完全没有必要。”蔡志全的妻子斩钉截铁地说。家人的反对给满怀激情的蔡志全泼了一盆冷水。

一边是浓浓的家乡情怀,一边是亲朋好友的苦言相劝,蔡志全辗转反侧几夜未眠,内心经历了无数次挣扎后,执拗的他再次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不弃不馁

摸索中艰难前行

2015年初,蔡志全在柳树村创办巴山盛达农业有限公司,同年4月,生态农业园也正式启动。“不得干,那是拿来种粮食种菜的,你把土地占了,我吃啥子?”园区道路施工进行到中途遭到了柳树村村民的阻拦。

更有部分农户先是同意土地流转,当树苗栽下后又反悔了,把栽下地的树苗全部拔了出来。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蔡志全并没有气馁,与村“两委”干部多次登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土地、技术的事情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出现了瓶颈,“没想到搞农业投入这么大,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花光了我带回来的600多万元。”合作股东的撤资更是让蔡志全背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越是困难越不能放弃。”蔡志全不服输的倔劲支撑着他。随后,他瞒着家人卖掉医院所持的股份、抵押车和铺面、找朋友做信用担保,就这样,他坚持了下来。

授人以渔

助力乡亲脱贫致富

“我一天可以挣60多块钱,还能照管自己的庄稼,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说起在巴山盛达农业有限公司务工,村民蔡茂莲不停地夸赞。

据介绍,巴山盛达农业有限公司共流转柳树村123户农户土地共计941亩,建设管理房600平方米、鸡舍630平方米,散养巴山土鸡存栏3000只、投放鱼苗50万尾,种植高品质葡萄、汶川李、优质桃树480亩,套种中药材、蔬菜2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带动周边5个村近1000户农户发展汶川李、优质桃树,公司统一回购再贴牌销售。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使用本地劳动力、优先考虑贫困户的用工原则,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

“确实没想到我一说,他就回来了,更没想到他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如今,蒋治才总对人讲:“喊老蔡回来,是我为柳树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目前,巴山盛达农业有限公司已累计提供农业技术指导6000余人次,也使当地群众实现务工收入60余万元,带动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

“下一步,将扩大园区规模,实现养殖规模和销售收入翻番的目标,吸引周边更多村民加入我们这个队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谈到公司今后的发展,蔡志全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