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北平乱世,梨园知己,道尽了国粹京剧的门道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王佩瑜

将传统文化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出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而无独有偶,这部豆瓣评分7.4的明国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却将这北平、梨园、乱世、佳人一并融了进去,深明大义程凤台,遇上了梨园魁首商细蕊,一个是保家卫国的革命家,一个是捍卫国粹的艺术家,这其中二人相识相知的一幕幕戏中,不仅道出了伯牙子期般的兄弟情谊,也让我们这些看热闹的门外汉领略了京剧的门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大抵就是商老板和程二爷之间的情愫,而这背后承载着他们相识相遇的京戏的门道,究其本源,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最初的京剧并不是北平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公元1790年,正是乾隆皇帝80大寿之时,邀请江南各大戏班到场演出,当年挥师进京的戏班规模之大,引得街巷百姓都侧耳观望,据记载,京都之内,自西向东,目之所及皆是戏台,这声还未落那声就开场了,而最终在寿宴上拔得头筹的,是以著名西区艺人高朗柱为台柱的三庆徽班。

三庆徽班规模之宏大,绚丽之极,让乾隆十分满意,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台柱高朗亭,是个同《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商细蕊的一样旦角,擅长二黄腔。

《目下看花记》称他:“宛然巾帼,无分毫娇强。不必征歌曲,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精神,几乎化形。”

而正是这位高朗亭带领的三庆徽班,给这紫禁城烙上了京剧最初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北汉调在道光年间入京,徽班、汉班逐渐合流,徽调、昆腔衍脱胎换骨变成了最终京剧,著名的京腔十三绝也在这个时期诞生并享誉全国,而京剧,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在传统文化中立足了脚跟。


同光名伶十三绝


莫说京戏大于天,却道“行头”大于天:

01.华贵女蟒,妩媚青衣

不同于其他艺术演出,欣赏京剧不仅仅是听觉的盛宴,而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绣龙画凤的对襟,琳琅满目的头冠,辉煌夺目的靠旗,一出场就颇具声势,让人目不暇接。在《鬓边不是海棠红》当中,商细蕊的戏服之多,蟒、帔,褶不带重样,而论商爷身上最别致的、最出彩的几件行头,当属最初的那场贵妃醉酒惊艳二爷时穿的女蟒,和嘴卷帕子惹的二奶奶妒忌时穿的青衣

其实,京剧的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蟒、帔、靠、褶、衣,而这五类衣服中,又会根据登台的人物地位、性别、个性等人物设定而加以区分。京剧服中,最常见的无疑是蟒袍,“龙有五爪,蟒有四爪”,而古代只有帝王才配穿真龙天子的龙袍,王公大夫只能退而求其次,穿少一爪的蟒,以示不冲撞了皇权。

不同于男蟒,女蟒绣凤,黄色团风的女蟒的是皇后,贵妃的专属服,颜色大致为两种,杏黄色为太后专用,

头顶凤冠,腰悬玉带;而秋香色泽为贵妇,君主穿着,腰间需系一丝带。二爷初见商细蕊之时,她演的一出《贵妃醉酒》,便是身着女蟒,程二爷只抬眼一看,便被他这鼎立之主的风采夺了魂。


女蟒


而女褶子的特色,则是小圆领,对襟,宽袖带水袖,达官贵人的妇人家或大户人家的千金,会以高雅彩色和散枝花纹为主,而贫妇用的褶子,样式与其相同,但全色黑衣,称为“青衣”。商细蕊在卷水娟的那段,穿的便是“青衣”,只是这“青衣”,穿戴在了他身上,一颦一笑间素衣反倒呈的他越发妩媚了,这让人不由的想起了商老板的那句话:”让人想睡,那叫风骚,让人想爱,那才叫风情”,以至于看台上的二奶奶的第一印象里,就把商细蕊定作了祸害千年的风流戏子。


青衣


02宁穿破,不穿错:

《鬓边不是海棠红》当中有一幕很有意思的画面,当商细蕊在上台之前,特别较真的拿着放大镜一针一线的对着自己新定制的戏服看过去,发现师傅挑错了一针,便讽刺起了绣活的师傅。在剧中,商细蕊这个连醉了都不肯坐下的角,遇上衣服时那股子较真劲的背后,其实藏着的是几千年戏曲文化的历史规矩——“宁穿破,不穿错”。



余家南十之西里,距冶持数十步。而近伎聆瞠,鼓声咚咚,如在枕边。而深巷无邻,幽花疏竹,萧闲淡雅,俗气巾串所不到,或竟尤辙迹,居然类村落。闲,出门,数武,盱汀横陈.让外南山孤耸,绿水环洲渚,云生洞穴,客冈名以水云村,子亦自谓水云村。客亦谓予水云村

其实,“戏曲”最早是源自元代刘壎编撰的《水云村稿》,记录的是当时在人间桃源的水云村旁的名伶们,而时至今日,清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问世,更是将中国传统戏剧推上近现代文学之巅,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历史人物,关羽,张飞,赵飞燕,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在千百年前就定下了他们的行头。

随手捏几个熟悉的例子:衣服的薄厚依四季而异:夏穿薄衣,冬穿厚衣;衣服的颜色依官位,角色,个性而异:蟒服分“上五色”(红、绿、白、黑、黄)和“下五色”(深蓝、湖色、粉红、古铜、紫色),黄色为皇家专用,比比皆是规矩。

而发展到如今的梨园戏里头,“宁穿破,不穿错”依然是亘古不变的规矩,这即不是抱残守缺的旧风向、也不是固步自封的旧表现;这是约定成俗的老规矩,也是对古中国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要知道,早些时候台下的看官,可都是火眼金睛的主,台上的人穿的是什么衣,配的什么鞋,戴的什么饰,手里捏的什么把子,任何一个地方出错,都是要被喝倒彩的

03.名绣不喜水,只喜酒:

“《战金山》穿的行头,梁红玉还没出征呢,自个儿的盔甲就散了线,我班子里那师傅,他弄不了苏绣啊。”

这是商细蕊在审视他的新戏服之时说的一番话,商细蕊是个认真的角,上台前的衣服都会细细的看一遍,而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之中,他口中的这师傅做不了的苏绣其实是民间最为实用而精致的名绣,江浙一带的苏绣在清朝之时,几乎达到了家家养蚕,人人刺绣的地步,种类之繁多——从被面到绣鞋,图像之繁多——从花卉到动物,绣法之繁多——从打籽到网针,每一道针、每一道线都能体现出绣衣的不凡。



提到绣花,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四大名绣,产自江南,以素色,典雅而著名的苏绣;自蜀地而来,穷工极巧的蜀绣;自民间而来,栩栩如生的湘绣;以及最早扬名海外,繁华盛景的粤绣。但其实,自古以来的蟒袍之中,蜀绣比苏绣要来的多

,来的贵气,蜀地丝织发达,织锦、绸缎一应俱全,唐朝以后皇家贵族对蜀绣都有较大的需求,加上各大画师的加入,里头织金的,緙丝的,大面积绣艺精湛的百鸟朝凤的,比比皆是。而这样的品相的衣服,是万万不能水洗的,不光是戏服,古时候的朝服,龙袍都是一个道理,若是水一洗,无论是什么绣,里面的金线断了,刺绣花了,这件衣服也就废了。


而要论打理这类名绣的衣物,《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商爷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嘴里含了一口白酒,朝戏服上一喷,这戏服吃了酒,醉醺醺的,衣服的褶子便没了,等一会酒醒了,挥发干了,那绣在衣服上的花卉,便又变回原来那副娇艳欲滴的模样了。



再说到蜀绣的典故,确实有个不得不提的人——明朝末年的女将军秦良玉,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也有秦良玉代夫从军

,这位胸怀天下的女军事家,先后参与了抗击后金,歼灭大梁的重任,并作为唯一一位巾帼女英雄被载入正史。

而当年,明末崇祯帝为了褒奖秦良玉,便赏赐了两件蟒袍与她,一件是蓝端平金绣蟒袍,另一件是红绸平金蟒凤袍,按规矩来说女蟒绣凤不锈龙,但后这件袍上除了蟒纹外,双凤、寿山、彩云一样都没少,就崇祯帝而言,只有这样蟒袍完全配得上万里沙场中握兵符、扫匈奴的秦将军。


蓝端平金绣蟒袍


红绸平金蟒凤袍


蜀锦征袍请长缨,此时此刻,这两件蟒袍正在重庆博物馆中成列,无声的诉说着这位女将军的辉煌事迹。


独树一帜商细蕊,通天教主王瑶卿:


异曲同工的革命家

商细蕊在剧中演的角,大多是行,唱、念、做、打并行这其实是京剧的一个新行当——花旦和青衫的结合“花衫”(历史上王瑶卿创造的),而当时,演员双挑两个行当已经是闻所未闻的,更何况多个,这也同是商细蕊当时不受同行待见的原因,穿着花褶子的商细蕊,时不时的总会整出点幺蛾子,玄女步子对他和看管是推陈出新的新花样,对同行来说却不尽然,当时的老旦十分刻板,并不欢喜在台上“瞎跳”。


玄女步


而现实中,也是直到在19世纪王瑶卿将“花衫”在台前演绎之后,人们才逐渐熟悉这种花旦和刀马旦融合的旦。王瑶卿师从百家,从小学了青衣,武功,刀马旦,汲取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营养。并在前人表演的艺术上,大胆的将青衣、花旦、武旦融为一体,

行,唱、念、做、打并行,有别于其他老旦。

发展至今,花衫已然成为流行的新星,如梅兰芳的《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木兰从军》;或是荀慧生的《红楼二尤》《杜十娘》皆是此类旦角。

异曲同工的创造家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当中,商细蕊是唯一一个旦角唱大轴的;而在京剧历史上,王瑶卿也是第一个旦角唱大轴的,要说他们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相同点,那就是,这两个头牌,都喜欢创新,都偏好改词。

王瑶卿的唱腔和念白是一绝,他喜欢革新,经常从艺术形象出发,改戏词。

《宝莲灯》当中王桂英上场之时,老版的演绎方式是,在沉香和秋儿合念:“有请母亲”后,王桂英唱着“后堂来了我王桂英,站立在屏风后侧耳听”,而王瑶卿认为这样不合时宜,既然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还要侧耳听,就直接将最后那句拿去了,上场就唱:“后堂内来了我王桂英”,起承转合,恰到好处。


中间为王瑶卿


而在《鬓边不是海棠红》当中,商细蕊的改词,不仅仅体现了名伶的这张巧嘴,也平添了一份哭笑不得的人情味,程二爷儿子满月宴之时,商细蕊被邀请来唱戏,一眼却望见台下的蒋梦萍和她丈夫常之新,这个蒋梦萍不是别的人,正是当年抛下相依为命的自己死活都要逃出水云楼的同门师姐。

当时,二爷让他唱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原本出自元杂剧的名家关汉卿,讲的是一个赵盼儿巧施风月手段,从纨绔子弟周舍中救得不幸被骗的好姐妹宋引章,最后让好姐妹宋引章与安秀实百年好合的圆满故事。

而这一故事,到了怒发冲冠的商细蕊这边,也被他从艺术形象上出发,而改了词,他在戏中指桑骂槐骂槐道:“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相抛弃,又不敢把他禁害,着拳椎脚踢,打得你哭哭啼啼!”他把师姐比做了上当受骗的宋引章,常之新比作荒淫无度的周舍,并咒骂背信弃义的他俩迟早劳燕分飞。


气晕倒的师姐


而这一幕,彻底搅了的程二爷儿子的满月宴,气的蒋梦萍直接晕倒在了台上,让在场的曹司令看了一出好笑话。


夜上雪山训话



但即使是这样任性胡闹的商细蕊,最后到了程二爷那,却只见到了他的真性情,真俏皮,夜上雪山,程二爷本打算教育商细蕊一番,却被商细蕊倒吐了一肚子心酸苦水,自此之后,程二爷对商老板那是打也不是,骂也不行,被蒋梦萍伤到了心底的商细蕊,程凤台却越发觉得怜爱,只盼下半辈子能把他捧在手心里,端端正正的,在他掌心里唱一辈子的戏。



也不知,这老北平里,程二爷和商细蕊之间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故事,不知能否让你驻足回味,慢品细品?


参考文献:《京剧常识》

《中国刺绣鉴赏宝典》

执笔:安炻,一个爱好人文和历史的小医生,欢迎真正懂戏曲的大佬细节纠错,也想请各位看官监督写长文,古耽长篇求督促,别问在哪,问就是还没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