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三八线”和唐山丰润还有关系?到底咋回事?

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唐山人,你可否知道朝鲜“三八线”上的标志牌是咱们唐山丰润人竖立的呢?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朝鲜“三八线”上的标志牌竖立之谜。

朝鲜“三八线”上的标志牌是丰润人何尚纯亲手竖立的。

何尚纯,男,1929年9月出生于丰润县北夏庄村,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参加过多次战役,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师、军司令部参谋,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通令嘉奖十余次,被军区评为先进工作者一次,先进分子两次。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担任师作训科长、团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部作战处长、副参谋长,1986年2月至1991年1月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解放奖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及胜利功勋荣誉章。

1953年7月20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作战参谋的何尚纯,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由他负责组织志愿军战士在开城“三八线”上立写有“非军事区”字样的标志牌。当时,离签署停战协定的日子只有7天,要制作上百块标志牌并在签字生效前立起来,不仅时间很紧,而且战争时期,想找块做牌子的材料很难。何尚纯带领战士们好不容易凑齐了立牌子的木桩,可是刻字的模板又成了难题。于是他们想到了子弹箱上的铁皮,又在全营寻找能工巧匠,终于制成了刻字的模板。随后,便开始制作标志牌。

标志牌的立柱有2米高,上面安了一块长方形木板,长约80厘米,宽约55厘米,厚约3厘米。这块长方形木板两面都有“非军事区”字样,是用中、朝、英三种文字写的。中文为宋体,是由字写得最好的志愿军战士写的,朝文和英文是联络员写的。三种文字都非常醒目。为了防雨防晒,他们又在上面涂了一层清漆。

1953年7月27日上午9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刚刚签字,何尚纯就带领几个战士乘坐装满标志牌的大卡车,穿过一个个战争留下的弹坑,赶到朝鲜开城砂川河地段划定的“非军事区”的中轴线上,把和平的标志亲手插入到了这块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使它成为了南北国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