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家长该怎么做?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比打回去更有用

文/囧爸育儿(专注于原创优质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对于父母而言,尤其见不得孩子被欺负、受委屈。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欺负、受委屈又是无法绝对避免的。

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孩子被欺负问题,就成为父母们在教育引导孩子过程中的必修课。

邻居家的果果由于父母常年驻外出差,所以自小大部分时间都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管。一眨眼的功夫,小姑娘已经快要幼儿园毕业了。在此期间和果果电梯间的一次偶遇,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小姑娘在奶奶王阿姨的接送下放学回家,电梯间偶遇时能够明显感觉到果果情绪不佳、面颊的泪水还没有完全消散。

“你怎么这么没用,别的小朋友拿走你的笔盒、欺负你,你怎么不知道还回去?哭有什么用?”接着传来的便是王阿姨夹杂着气愤止不住地抱怨和指责。

果果没有回答奶奶的指责,只是原本逐渐平缓的情绪好似又被点燃了般,委屈的哭声又止不住的响起。

王阿姨见状心疼地抱起果果,轻轻擦拭孩子两颊的泪水,在拥抱和劝说中安抚着孩子哭泣的情绪。

出电梯到临近家门的那一路,王阿姨又打开了话匣子,轻柔的对果果说道:“果儿,以后别的小朋友欺负你,咱们也要还回去,或者你告诉奶奶,奶奶替你还回去,总之不能白白被欺负、受委屈,知道了吗?”。

在听完奶奶的再次叮嘱后,只见果果怯怯的点了点头,奶声奶气的“嗯”道。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受委屈、被欺负的情况时,都会选择和王奶奶一样的方式,鼓励孩子还回去。然而,教孩子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反击他人或者用拳头解决问题,真的正确吗?如此不妥的教育引导方式显然会给孩子的生活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还回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培养;

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如果父母下意识的反应是引导孩子还回去或者打回去,那么孩子的认知中便不会意识到欺负人、打人是错误的不可取行为。

于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谁厉害谁就正确、谁厉害谁就可以欺负别人的错误意识。长此以往,孩子将对所有的事物都会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不利于孩子“是非观”的建立。

还回去的教育方式,容易养成孩子暴力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

当孩子受欺负时,如果父母教孩子还回去,那么,孩子内心便会认为暴力反击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因为孩子的思想和认知都处于建立阶段,而父母的教育引导则是关键所在。长此以往,孩子便会认为谁厉害谁就有发言权,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不良行为习惯。

还回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和处事方式对于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至关重要,没有任何人会倾向于和性格极端、暴力解决问题的人相处。

因此,当父母鼓励受欺负的孩子暴力还回去时,其本质是在助长孩子不良处事能力的养成,将会体现在孩子今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利于孩子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甚至还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重挫。

拥有良好的情绪自控力和妥当的处事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当孩子被欺负或受委屈时,鼓励孩子打回去显然没有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更明智。

​当孩子被欺负或受委屈时,父母究竟应当如何科学应对呢?

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充斥其中,为了将孩子受委屈、被欺负的概率降到最低。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当勤于对孩子是非观念认知的建立,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同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让自己感到委屈和不快的错误事情时,勇敢表达不满,说“不”的意识。

这样一旦孩子在被欺负时,至少可以勇敢的发表自己的不满态度,将对方欺负的念想降到最低,而非唯唯诺诺的一言不发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

教会孩子善于向他人求助的能力;

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日常生活中受到欺负,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向老师或者家长寻求帮助,那么必然会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因此,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中,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欺负时,第一时间告知老师或者父母,寻求帮助的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孩子成长状态,并鼓励孩子勇敢表达的能力,让孩子对父母建立发自内心的信任,并在沟通期间潜移默化灌输给孩子遇到欺负要及时向老师或者父母寻求帮助的意识。

日常教育中,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孩子容易被欺负、受委屈,很大程度和孩子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习惯有关系。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总是表现的自卑、懦弱,那么便很容易让别人感到好欺负,再加上孩子的不擅反击,会使对方的欺负变本加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孩子,适时的鼓励和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足够自信阳光时,即使遇到委屈,也定然拥有良好应对的能力。

当孩子被欺负或受委屈时,希望所有的父母们都能够科学应对,切忌引导孩子还回去这般以暴制暴的不可取手段,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更重要。

今日互动话题:对于孩子被欺负这件事你如何看待?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解决类似问题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