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要死了,还在乎隐私吗?

撰稿 | 流苏

编辑 | 图图


2020年,全人类似乎开启了“最强地狱模式”,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爆发,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与日俱增。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31日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777286例,累计死亡37140例,其中,美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0020例,确诊数居全球首位。


除中国以外,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德国、伊朗、法国确诊病例过万。欧洲、美洲相继成为了这场疫情的“震中”,全球至少192个国家和地区受疫情波及。


至暗时刻


受此疫情影响,原定于7月24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于3月24日确定被迫延期一年,这是奥运历史上鲜有的在和平年代延期的案例。


除此之外,全球超过5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另有数十个国家采取了包括关闭学校、商业场所和停航在内的各类封城措施,数十亿民众被要求居家抗疫。


此外,全球至少71名政要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另有部分国家领导人因接触过病毒携带者而进行了检测或采取隔离措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美股短短10天之内熔断四次。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疫情,隐私二选一?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世界各国根据国情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针对性措施,如封城、减少聚会、暂停营业等等。有意思的是,有一项措施全世界的政府都在使用,那就是大数据防控。


事实上疫情防控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其中大数据功不可没。科技一直以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改变的同时必定会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虽然大数据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方便,但也将人们的隐私暴露在互联网中。


这貌似是一个二选一的难题,全世界的网友在无数社交媒体引发了一个终极疑问:人都要死了,还要不要在乎个人隐私呢?


这得一分为二来看。倘若真的危及生命,人们大概率会舍弃隐私;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直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隐私信息的收集和泄露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大多数人都只是对身边的事情“感同身受”。


这也就是一部分人认为些许隐私泄露无足轻重,但更多的人则表示难以接受的原因。


3月16日,天津市委网信办在其官网发布《天津市疫情防控App专项治理情况通报(第一期)》(下称《通报》)。《通报》显示,新冠通、门诊大厅、今日校园等7款App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且逾期未填报相关信息。


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此次天津网信办通报的7款App(或小程序)均为网民举报,App(或小程序)的运营者主要是天津街道(乡镇)、高校和政府单位等。


这说明网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以前想比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网民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信息保护,也意味着很多人都对隐私泄露无法接受,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是如此。另外,这也证明隐私逐渐从“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变,隐私不仅仅是一个附属品,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竞争力,甚至可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据了解,此次通报了新冠通、门诊大厅、今日校园等3款App,以及泰平、双港复工通、保疫防、复工人员每日健康登记表等4款小程序。在7款App(或小程序)中,无隐私政策、收集用户身份信息未告知使用目的、以及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这三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普遍存在。


目前,天津网信办要求这7款App(或小程序)的运营者在3月21日前填报信息,并提交整改报告,否则将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一位北京的驴友实在是宅的无聊,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去爬山。前后五百米都没有人,于是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好不惬意。突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河北欢迎你。”他吓了一跳赶紧返回北京,在小区门口扫码显示:外地返京,隔离14天。


虽然这个故事充满黑色幽默,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正在被实时采集、监控。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国内已经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人们纷纷开始担心之前采集过的信息是否会泄露,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美国用手机位置追踪疫情


和国内的健康码相比,美国面对疯狂肆虐的疫情同样在考虑利用手机位置对疫情进行追踪。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正在与Facebook、谷歌等众多科技公司和健康专家进行积极的对话,讨论如何利用从美国人手机上收集的定位数据来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包括追踪人们是否相互间保持安全距离,甚至是预测下一个传染热点,以及作出更有效地调配本不充足的卫生资源的决策。


不少公共卫生专家也表示对于私营企业汇总匿名数据,借此帮助绘制病毒扩散情况的可能性很感兴趣。分析智能手机用户的行踪,可能会成为卫生当局追踪冠状病毒的有力工具。毫无疑问,此举肯定会泄露美国公民的隐私信息,这已经无法避免。


但是Facebook发言人很快就否定这一合作,并表示“在美国,我们向CDC简要介绍了我们与研究人员共同使用聚合匿名数据进行研究的情况,他们支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但我们尚未收到美国政府要求提供用户个人位置数据的请求。”


苹果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不跟踪用户的位置,同时承认,该公司参加了白宫新型冠状病毒工作组会议,但重点是在远程医疗和远程学习方面提供支持。


和Facebook、苹果的否认截然相反,谷歌直接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正尝试与美国政府共享用户手机位置数据,以便帮助减缓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例如确定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方法是否有效。当然,谷歌也表示“这项工作将遵循我们严格制定的隐私协议,不会涉及分享任何个人的位置、运动或联系人的数据。”


随着疫情确诊人数与日俱增,美国政府开始以紧急情况为由,促使保护隐私的标准有所下降。近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表示,将免除对侵犯健康数据隐私行为的处罚。


但是很多美国民众并不买账,倘若保护隐私的标准下降,那么民众的隐私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例如Facebook有着数十亿的用户,其中采集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地址等)、社交信息、活动轨迹,甚至是阅读偏好和饮食习惯等。


这些信息对于疫情防控肯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这些没能保护好,很有可能会造成另外一场灾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和欧洲民众都对此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抗议。毕竟疫情终将会过去,但是信息泄露之后却可能永久在互联网上流转。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互联网与社会中心隐私主任Al Gidari曾表示,“隐私保护和流行病政策实施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科技可以拯救生命,但如果实施不当,就会威胁到个人隐私,可能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命危险。”


美国参议员Ed Markey也表示,政府与大型科技公司合作追踪新型冠状病毒应该保持谨慎。他认为政府必须要保证收集和处理的这些信息,哪怕是聚合和匿名的,所有的信息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并且政府需要详细说明数据的收集、存储和访问,以及最终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疫情和GDPR的冲突


作为疫情爆发的地区之一,欧洲各国目前已是焦头烂额,其中以意大利为最,所幸我国已派遣医疗团队前往救援。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欧洲各国政府、隐私监管机构、电信运营商和数字公司始终在考虑降低全球数据保护标准,这样有利于政府机构能够访问大量媒体数据和位置数据,及时做好疫情防控。


例如德国主要公共卫生机构Robert Koch Institute就曾提出,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位置数据来追踪人们,并以此作为控制疫情传播的工具,类似的措施在整个欧洲几乎都在实行。


但是根据欧盟于2018年年中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此举似乎违反了规定,因为数据收集必须要在用户的允许下才能进行。


联邦数据保护官员乌尔里希·克尔伯(Ulrich Kelber)表示,任何基于跟踪的系统都需要经过详细的分析,以确保数据保护达到可接受的程度。通过智能手机追踪用户的位置可能需要获得人们的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依据。


和欧洲国家的政策相比,以色列的政策就直接的多。近日,以色列宣布,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以色列国家安全局(NSA)将对已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市民进行电话跟踪,而且这一决定受到了以色列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支持。


这样的决定已经不仅仅是违反了GDPR,而且对于GDPR的监管权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欧盟市民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项措施的影响,尤其是有双重国籍的欧盟市民以及公司在欧盟的以色列市民。


从欧洲的这些举措来看,在这个特殊时期隐私权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就连号称史上最严格的GDPR都已经让步了。


但是在不少网络安全人士看来,以疫情为由放任公民信息被任意收集,让无数的隐私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很有可能会因为一场疫情而引起另一场关于隐私、数据的灾难。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疫情期间多次发布通知和文件,要求各单位、机构不得随意搜集信息,切实保护好隐私信息。


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依法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除因疫情防控需要,向卫生健康等部门提供乘客信息外,不得向其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泄漏有关信息、不得擅自在互联网散播。


2月9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明确做好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疫情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全世界都在用智能手机、大数据追踪新冠疫情时,我们更应该谨慎使用这把“双刃剑”。疫情和隐私也不应该是二选一,而是应该想想如何鱼和熊掌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