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大约在冬季》观后杂想

年轻的时候,自诩为文艺青年,虽然没留长发,没唱摇滚,也没玩行为艺术,就喜欢看文艺电影。回想起来,看的第一本文艺电影应该是《重庆森林》吧。本以为是一本国共合作的战争片,没想到不经意间上了文艺片这条船。随着年龄渐长,以为文艺片淡出我的生活,但《大约在冬季》又勾起了我对文艺片的回忆。

喜欢文艺片,并不是喜欢他的情节,而是喜欢他的旁白,他的台词和他的歌曲,不觉得么?一本好的电影,一部好的文艺片,也许你记不住他的情节,但你永远会记住他的旁白、台词或是歌曲。

“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万年(《重庆森林》)到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东邪西毒》);从“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门的世界》)到“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天堂电影院》),从《甜蜜蜜》(《甜蜜蜜》)到《外面》(《如果爱》),我几乎忘记了大部分电影的情节,甚至是电影的名字,但我却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台词、旁白和歌曲。《大约在冬季》就符合了我对文艺片的这个要求。

和大部分中国的文艺片一样,《大约在冬季》讲了一个求之不得的爱情故事,情节简单,老套,女大学生爱上了有妇之夫,几经周折,终究还是没能在一起。阴差阳错也好,缘份作怪也罢,只是合适的人没有出现的合适的时候而已。最终一人心还在,一人心已冷。就情节而节,这部电影并不值得推荐。

但是,当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响起的时候,唤起的可能是几代人的回忆。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与观众产生共鸣,有多少人是冲着齐秦的这首歌去看的这部电影。有了回忆,也许再烂的情节也不会有人在意,更何况,这部电影还带上了精典的台词:

“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足够了。”

“生活不能是一潭死水,必须得有点波澜。”

“这世上所有的死别,都好过生离”。

更让人惊喜的是,结束后采访的局外人,“曾经以为他是我的来日方长,但是突然之间,他却变成了我的大梦一场”,实在太赞!

一个冬夜,一部文艺片,勾起曾经放在心里的一些回忆,也许关于爱情,也许关于友情,也许只是曾经热爱过的一些东西……拿起来再放下去,才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约在冬季》,推荐给有故事或者有回忆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