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何明知蒙古野心,也要选择联蒙灭金?真相实在太无奈

我国的古代史之中 ,几个比较有说服性的一统王朝之中,只有宋朝和明朝是被外族所灭。提到明朝的灭亡,也可以说得上是正好应对大自然中“适者生存”的规律,而且气数已尽,又内忧外患的明朝早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被起义军李自成给攻进了京城。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不过两个朝代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是被外族所灭,而且其中过程也是相差不多。说到两宋的亡国经历,也着实让人叹息,尤其是已经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也因为外族的入侵而突遭中断。

北宋在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终于获得了难得的和平,就在宋徽宗派遣童贯出使辽国时,也得到了辽国君主荒淫无道,并且东北边的女真人想要奋起反抗的消息。于是,就在金国人进攻辽国时,宋徽宗也派兵从后方对辽国形成夹击之势,而辽国也宣告灭亡。可是金国不但没有因为灭辽而给予北宋好处,反倒是乘胜追击,还造成了历史著名的“靖康之耻”。

如此看来,北宋联金灭辽的策略并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自掘坟墓,那么后来的南宋却为何也要重蹈覆辙,联蒙灭金呢?

实际来看,南宋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管自己联不联合也都是一死,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特别是南宋对曾经背信弃义,又带来靖康之耻的金国人,也实在没什么好感。

十三世纪,两大少数民族政权相继从东亚崛起,他们一个灭掉南宋,一个灭掉北宋,而此也是对他们自身强大实力最好的认证方式之一。

公元1120年,希望能拿回幽云十六州的北宋和金国结成灭辽同盟,并在五年后彻底灭亡掉辽国。不过,刚刚第二年金国又开始攻打北宋,接着又攻进开封城,劫走徽钦二帝,并俘虏大批皇室宗亲和大量的军民百姓,历史上对这次事件也称为是“靖康之耻”。

到了公关1142年,逃到南方建立南宋的赵构终于与金国达成了一种比较缓和的关系。但是,随着金国权利中心的南迁,也就造成了草原地区的权利出现真空,间接的促成了蒙古崛起。

当时的背景下,除了南宋、金国、蒙古外,西边还有个西夏国,不过西夏一直以来的存在感都是比较有限。当时蒙古的综合实力还不算特别强大,而要想更顺利的灭掉金国,肯定也是希望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综合来看就只有南宋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公元1217年,蒙古专门派出使节访宋,希望与南宋形成共同打击金国的军事同盟。北宋被金灭亡的惨痛教训还深深停留在人们的印象之中,不过南宋与金国间又有很大仇恨,这也使得南宋朝廷对是否结盟之事持有观望的态度。

就在南宋朝廷内部还是犹豫的态度之时,金国的一项决定则让南宋彻底下了联蒙灭金的决心。金国面对蒙古的步步紧逼,也真的是抵抗不住,不过金国的决策是蒙古打掉自己多少领土,自己就打下南宋多少领土,金哀宗甚至还想过带兵入川,然后再占领整个南宋。

于是乎,金国的北边面对蒙古人节节败退,但是南边对宋的侵略战也是屡屡失败。如此的情形之下,实际就是在逼着南宋和蒙古结盟,而金国实在也是自寻死路。

金国被灭后,也就意味着南宋距离被灭不远了,但是关于南宋联蒙灭金的决策是否正确的话题,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还算是比较正确的。

因为以当时的形式来看,金国完全处于颓势,又因为南宋和金之间世仇的关系,根本也不存在“唇亡齿寒”这种事情,而且金国当时的决策就是把自己又一次的树立在了南宋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