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疫情在家学习可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呀!

据说疫情期间有个怪象。


由于全国的学生都用“钉钉”上网课,这款APP一下子成了安装量最大的软件之一,但软件的评分却遭遇断崖式下跌,惨不忍睹。


我去应用市场查了下,果然!


16亿次的安装量,评分只有2.1。


而且,评论区的留言都像约好了的一样,嘴上说着:“这个软件好棒!”但反手就是一个一星差评。



好在人们都很宽容,对这事只是笑笑,毕竟学生们也不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宣泄一下也未尝不可。


然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并不好笑,因为同学们普遍没有做好在“宽松”环境下学习的准备,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


果不其然,我开始连续接到同学们的求助,比如:
来自山东的男生「Y洋」说:疫情在家学习,感觉学什么都没太大的动力。


高二女生「小艾」说:学习没动力,网课听不进去,每天都很懒散,想改变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湖南初二女生「呵呵」说:因家里管得宽松,就在上网课的时间看漫画,浮躁静不下心。


高三女生「抽屉」说:我没看老师的网课,自己学别的,但没有规划,最终任务太多,干脆娱乐去了。


湖北高二女生「空源」说:上网课效率很低,总是分心走神,心态容易崩。


福建高三男生因为没在学校上课,感觉不到紧张感,心里发慌听不进网课。


迷茫、被动、懒散、浮躁、分心、低效、焦虑……看上去简直不能再糟了。


但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我想跟你说:别沮丧,弯道超车的机会来啦!


因为这些状态均源自我们人的天性,既然你有这样的感觉,那其他人也一定有。


所以你并不孤独!


而此时,你若能比别人更先找到方法并跳出来,那就能利用这段群体低迷期快速提升自己,实现一次弯道超车。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从“意义、环境、反馈、耐心、匹配、规划”这六个弯道,一路超车吧!


意义


你有没有发现,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是很少去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的,除非你遭遇了长期的压抑或巨大的挫折。


因为在那个压力环境中,我们的注意力天然地会被导向学习本身,而到了宽松环境下,人们就会开始“多想”。


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说的:随着生存竞争的消失,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


所以,关于学习意义的困扰会更大概率地在宽松环境下冒出来,如果你卡在了这里,那不妨趁机想清楚它。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考个高分,再长远些就是考个好学校。


这是我们天然的视角,毕竟它们最容易被看见。


然而在这种意义的指导下,学习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同学们往往想不通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去学将来大概率都用不到的知识,这样做不就是为学而学吗?


于是学习在我们眼中就成了一种可恨的脑力煎熬,分数也成了痛苦之源。


事实上,只要我们深想一层就会发现,那些在健身房里举哑铃的人也并不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举哑铃啊。


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个更好的身体,然后用这个身体去做其它更重要的事。


而学习其实和健身是一样的,掌握这些知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它们,而是为了通过它们获取学习的能力。


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就有机会去创造理想中的生活。


所以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能力”而不是“学知识”,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内在动机,而后者往往是外在牵引。


当我们从“学知识”回归到“学能力”的时候,心境就会不同。


我们能跳出疲于应对的状态,去接受不喜欢的课程,去正视巨大的压力,去化解无趣枯燥的过程,因为克服这些正是能力所在啊。


但,这还没完。


谁说在家学习能保持高效专注不是一种学习竞争力呢?


既然学习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那为什么不把在各种环境下抗干扰的能力也纳入进来呢?


所以,有远见的人应该把在家学习的场景主动纳入自己的应对范围,这样在心态上就不被动了。


环境


我相信很多同学起初听到推迟开学的消息时,心里是偷着乐的,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让自己陷入了窘境。


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能在宽松的环境下发挥得更好,而事实正好相反。


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可能才意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其实远超我们自身的努力。


因为人是感观动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任何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我们注意力的走向。


而学校里的所见所闻和家里的所见所闻是完全不同的。


当你目之所及的景象都是学习资料和认真学习的同学时,你不用挣扎思考、情绪过渡就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在学校里就没有这些问题,但在家里却问题不断的原因。


所以优化学习环境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项,它会让我们占据许多无形的优势。


现在请审视你的房间,尽量把所有与学习不相关的物品清除出自己的视线,让自己在学习时远离手机(上网课的设备不安装社交娱乐软件),让家人在学习期间尽量减少干扰……


无论如何,请重视环境的设置(包括信息环境),让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尽量聚焦学习。


而这也正是那些“自律性强”的人秘而不宣的技巧:


让自己很少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这样就无须时常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制力了。


反馈


相比起学校,在家学习缺乏动力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反馈。


直白地说就是缺少学习后的考试测验。


由于在线学习无法像学校那样组织强力测试,我们的学习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飘飘的,没有压力,自己学好学坏根本不清楚。


所以,想要在大家都迷茫的时候快速超越,主动对自己进行考试测验非常必要。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像学校那样,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同等难度的测试。


这种测试越多,就越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宽松环境下制造具体明确的压力,促使自己去查漏补缺。


《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也说:


测试不仅仅是衡量所学知识多少的手段,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


如果时常对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而大量的提取练习,同时进行回想测试,那么你已经在用最好的学习方法了,这比坐在那儿被动地重读材料要好得多。


所以,在家学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方法。


何况开学之后,必然会有一场摸底考试,那为何不从现在开始就提前模拟呢?


耐心


很多同学在上网课的时候听不进去,在该做作业的时候静不下心的另一大原因是:急于求成、缺乏耐心。


比如「小艾」同学就是这样,她觉得学校老师上网课语速太慢,一节课又讲不了多少东西,于是干脆静音,听自己买的网课。


我问她:自己买的网课和老师讲的有关系吗?


她说:没有关系,我只是在学自己认为比较薄弱的部分,但经常不听学校的网课,心里又非常担心跟不上进度。


这种心理的根源就是:看不上小进步或慢进步,总希望以最高效的方式学习才愿意投入,如果不是就原地等待或放弃。


当然,求学阶段有这种心理非常值得理解。


因为主管我们耐心的理智脑需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发育成熟,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容易会受“急于求成、避难趋易”的天性支配。


别说是学生了,就算是成年人往往也很容易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所以学会主动降低期待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不要指望一堂课能听出十堂课的效果,应该想一堂课要是能听出半堂课的效果就很不错了。


如果你觉得这是在说教,没关系,现实结果也会给你同样的回复。


不信你可以回顾一下,当自己两头都想学的时候往往哪头都学不好,最后只能收获焦虑和担忧。


但反过来设想,如果你能降低期待,扎扎实实地消化吸收学校的每堂网课,那么哪怕每堂课的收获再小,最终积累起来的收获依然是很可观的,而且心里也不会焦虑。


同理,我们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不要总想着有一个最优方法或最高效率才愿意去做,否则你必然会在犹豫等待中渐渐落后。


这就是现实真相:我们每天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超出实际的期待最终都会变成你的焦虑和失落。


匹配


无法静心专注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懂得如何在“舒适区边缘”学习。


简单地说就是,让自己始终去练习那些“会做但又特别容易错,不懂但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搞懂”的内容。


可以说,你无法保持专注、无法提高成绩的秘密都在这张图里,只要严格执行这个方法论,困扰你问题将会消解一大半。


试想,如果你只是在舒适区内不断地重复倒腾那些已经掌握的部分,那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很容易因为无聊而走神。


如果你遇到特别难的内容就习惯性杵在那里,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会让自己的学习体验很痛苦,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可见在舒适区内学习无法收到反馈,在困难区内学习只能收到负反馈,只有在舒适区的边缘才能持续地收到正反馈。


这是我们学习提升最快的区域,也是获取成就感和保持专注的不二法门。


所以我们要做就是多花时间去梳理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比如特别容易出错、背记不是很牢固、理解不是很透彻的地方……


然后把精力全力投向这个内容,就会让学习变得既高效,又专注。


当然有同学问: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很多啊,我没那么多时间怎么办?


我给她这样的建议:


会做的(舒适区),拼速度,不会做的(困难区),先放着,哪怕是先把别人的答案抄过来完成任务也没关系,不要卡在这种地方发呆,浪费时间。


尽可能把节余下来的时间去梳理那些边缘区的内容,然后大量的练习,彻底搞懂,这样就能同时获得专注、兴趣与成绩。


规划


最后,再给你一个掌握时间的利器——每日规划。


不要觉得这个方法很小儿科,做与不做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哦。


因为它的原理极度遵循大脑的工作规律,如果不想办法在宽松的环境里给自己开辟出一条清晰的单行通道,你就会不自觉地陷入低效,甚至沉迷娱乐。


而每天只要花上几分钟,你就能扭转这种局面。


***


现在,六个弯道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看清意义,找到学习动力;

优化环境,引导精力聚焦;

制造反馈,进行模拟测试;

保持耐心,主动降低期待;

学会匹配,在边缘区学习;

规划时间,让每步都清晰。


沉下心去实践它们,就能助你在每个弯道实现一次赶超。


在未来,我们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和宽松环境,而这些资源能否为你所用,全看你是否拥有相应的掌控能力。


如果没有,自由时间和宽松环境就会成为你的噩梦。


而这次疫情竟让我们无意间进行了一次预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