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学生练笔带来的思考

昨晚,一个学生发来练笔,谈自己对同性恋的看法。


这和原题不同,本来的题目是关于“追梦”的演讲稿。



许是不好意思,她解释,没看到我出的话题,自己随便写了,是不是不好?


我有点意外,为什么她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过先前说好,为了能坚持,前十天的话题自定,老师的话题只作参考。


我表扬她,写得不错,起码有自己的思考。



她的练笔由肖战事件和学生中流行的耽美小说谈起,表达了四个观点:

第一,人们对同性恋的不认可源于偏见;

第二,一个社会不能只有大众,还要允许小众的存在;

第三,一个普通人犯罪人们会归因于个人,但一个同性恋犯罪,人们更关注“同性恋”这个身份,群体会遭受污名化。

第四,自己不反对,现有环境也不可能支持,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尽管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但起码自己思考了,这很珍贵。


我告诉她,现在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好多了。人的认知在曲折中发展,不能要求大众都能接受,希望大众全接受,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应以不伤害别人为底线。你是弯是直,这是你的自由,别人管不着,但请不要把自己包装成斗士,更不能为了私利在未成年人中鼓吹。


她同意我的看法,告诉我她可不是同性恋,接下来,我们还聊了特朗普,这次疫情。

如果没有这次练笔,我想她不会和我谈这些。


作为老师,得承认,我们对学生并不完全了解,该找机会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世界。尽管一些声音会刺耳和敏感,但总比听不到好,他愿意交流,就能在成人面前得到引导。有些话题,逃避是不行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引导,学生有了错误的认知,危害更大。


教育路上,多一些真诚和交流,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