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炮锤前辈张凯先生《武魂》存稿:你不知道的京都会友镖局故事

前门大栅栏老照片

北京的前门大栅栏一带,是北京城古老的闹市区,这里从

明朝永乐18年(1420年)以来,逐步发展成为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历经四五百年,至今不衰。而保证商业不断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一种以保镖护院为手段的行业——“镖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时,北京城里共设有八大镖局,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京都会友镖局。

会有镖局镖旗

京都会友镖局坐落在北京前门大栅栏粮食店南口路西。这条街上有明朝嘉靖年间开办的六必居酱园和古老的中和戏院等老字号。除此方圆几里,更是店铺林立,当时只要到过大栅栏的人,无人不晓京都会友镖局的大名。

京都会友镖局于清同治年间由宋彦超所创。此人字迈伦,河北冀县赵家庄人,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他生于清嘉庆15年(1810年),故于清光绪19年(1893年)。宋彦超自幼受伯父宋奇斌(武庠生)和堂伯父宋奇彪(武举人)的影响,酷爱武术。九岁学艺,练习弓、刀、石、马、步、箭。二十岁中举。后遍游名山大川,在多年以武会友的交往中,又遇乔鹤龄,即投于门下习三皇炮捶拳械。

乔鹤龄辞世后,宋迈伦闭门三年,深研拳理,独创“夫子三拱手”绝技。后于1846年36岁时,进京投神机营报效,由于武功超群,被赐钦加五品亮红顶子大花翎。

宋迈伦大师英风侠骨,热爱祖国。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他曾亲率弟子保卫前门大栅栏重要商业区。被人们传为佳话。宋迈伦在京期间曾授徒百人之众,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他心授其德,身授其艺,人得其惠。他的再晚弟子孙立亭、焦凤林等曾担任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贴身卫士。他还与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成为莫逆之交,他们注重武德,增进友谊,互授弟子,被人们称为北京武林中的两大奇人。

宋迈伦年老后,返回河北老家休养,京都会友镖局便由其高足孙德润、张殿华、于鉴继承,专走西北路镖,人称“北会友”。除此,河北冀县马头里镇设一会友镖局分号,专在滏阳河一带走镖,人称“南会友”。这一代镖师走镖数十年,从无闪失,威名远震,深受行商客旅的信任。三皇炮捶门人,云集于南北会友镖局,他们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共同为发扬中国武术而献力,故得到江湖武林同道的赞誉。

走镖

后来,老镖师于鉴赴山西,孙德润、张殿华等老一辈镖师也相继去世,镖局业务便由孙立亭(孙德润之子)、王兰亭、王豪亭、王显亭(江湖称之为“四大亭”,又称“四大金刚”)共同掌管。他们团结同道,以德为本,各尽其责,继承了老一代镖师的遗志。

再说北京的于派三皇炮捶拳皆为宋迈伦高足于鉴所传。他曾用单掌击败阎锡山的副官长李德茂。赴山西后,他又多次击败当地很多武林高手,后被推举主持太原国术馆,同时在太原府和定襄县河边村两地任教,至1938年去世。

镖局内景

于鉴在北京亲传弟子甚多,大都聚集在前门外大栅栏、珠宝市、西河沿、肉市及永定门内外等处。成名弟子有:“铁罗汉”王福全,“大力陈”陈友清、“大刀”刘得胜、“大枪”侯金魁。他们都继承了会友镖局的艺业,配合会友镖局 “四大亭”,为保卫前门一带的商业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镖局改为货栈,但各大宅门及金城、华威、中南等银行银号、八大祥商家仍有会友镖局的镖师为其工作,直到解放前夕。解放后,会友镖局的最后一代镖师大都集中全力在民间传德授艺,为宏扬中华武术倾注巨大的心血。

本文作者张凯先生曾担任北京市武协三皇炮捶研究会会长

注:本文源自《武魂》存稿。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