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焦作月山寺,有些风景不再来,过去的只能是历史

河南省博爱县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1927年。当年,吉鸿昌将军报请冯玉祥同意,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中取博爱二字,设置了博爱县。博爱北依太行,南望沁水、黄河,自古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称。

县城虽然不大,风景名胜却不少。在县城北的太行山下,有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寺院—月山寺。月山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58年,少林寺空相禅师云游到此,在山上“筑茅垒石,结庵其中”,初名“清风庵”,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开山布法之路。如今在相关的资料中,经常会出现月山寺为“中原三大名寺”、“中原四大名寺”之说,将寺院与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并在一起。然而,在河南其它寺院的介绍中,同样也这样的说辞。

抛开这些不说,依山而建的月山寺,风景真是非常漂亮。因为依山而建,面积也大,自古有“八大景”、“七小景”、“两个难解之谜”的说法,说明寺院的风景秀丽和奇异之事。另外,月山寺还是“八极拳”的发源地,乾隆曾三游月山寺,这些倒是在当地史料、寺院碑刻中可以看到的。我对于月山寺的印象,除了风景漂亮外,就是山门前的“明月山城”四个字,还有两侧的石柱上刻着的对联,可惜多年后再去,已经痕迹全无。

月山寺面积大,想到上山到山门,就要走过很长的一段路。进入园区,先要经过108个入云台阶,再绕过转山渠,通过玉带桥、碑廊、御道,才能到达寺院山门。当然,沿途的风光也非常不错,经过的地方也会有不少的动人传说。

这是当年修建“转山渠”时留下的记录。转山渠,也叫引丹渠,是当地继青天河水库之后又一学大寨工程。由青天河景区起,全长33953米,由博爱各大队抽调青年人员经过6个年头共同修建完成,工程完成后,使得当地多个乡镇半山干旱坡地变成了水浇地。如今几十年过去,月山寺范围内的2500米水渠仍然在使用中。

走过转山渠,过了玉带桥、碑廊、御道,才能到达寺院。进入寺院,和绝大多数寺院一样,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然后就大雄宝殿等。月山寺的大雄宝殿后面的建筑是大佛殿,据说是金代建筑,可惜的是,常年不开放,来过几次,都是闭门谢客,进而不得,殿前西侧,就是著名的连环井。

再往后面走,登上台阶,就是月山寺最高的主体建筑大士阁,阁内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史料记载,在大士阁南望,“可见银江二带”(沁河 黄河)。大书法家王铎手书的“极目中原”依然悬在大阁上,然而几百年过去,远远望去,大河已经看不到了。

在大士阁的右前方,另一个院落是苍公院。苍公名叫崇仓,月山寺第二代住持,河北沧州人,武进士出身,拜月山寺开山祖师空相和尚为师。崇苍和尚在月山寺手凿洞穴,在洞中演练拳法,创造了中华三大拳之一的“八极拳”。武林中至今仍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现在的苍公院内,当然的洞穴仍有保留,可惜院子现在不开放了。

在大士阁东侧,曾经有一眼泉水,名字叫做课蜜泉,泉水清冽甘甜,在不少史料中都有记载。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月山寺,爬到大士阁已经口渴得不行,专门接水喝了喝,确实甜丝丝的。可惜的是,现在的课蜜泉已经枯竭无水,只有一方“课蜜泉”的石刻躺在一边。

走到这里,寺院基本上已到尽头,但要看风景,后面的地方很有很大。再往后走,还有柏树林和观景台。在山门前,还有凤皇台、六公塔院、七星塔、金鸡叫、平顶柏树等景点。许多景点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如凤皇台不叫凤凰台,也包含着一段乾隆游月山的故事。

总体来说,月山寺面积要比许多寺院都要大很多,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最重要的是没有商业化,非常适合游览只是不知道,五一假期会不会开园?

图文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商用。更多原创旅游图文,欢迎关注我,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