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识破吗?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罗贯中老师基于《三国志》的基础之上创作的一个故事。虽然这段故事并不全是真实的,但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老师也比较尊重历史,并没有改变历史上真正的三国时期战役的胜败结果。

那么与诸葛亮同样智慧超群的司马懿没有看出来这是“空城计”吗?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么会置自己于险境?无奈摆出“空城计”呢?

我们来简述一下诸葛亮摆出“空城计”的前因:

让诸葛亮摆出“空城计”的起因是,因为诸葛亮派出了一位拥有纸上谈兵能力,但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做先锋。马谡在实战中并不能够随机应变,也没有很好的执行诸葛亮的军令,导致街亭失守。

魏国士兵攻下街亭,追到西城,诸葛亮不得已才使出这这一出“空城计”。马谡纸上谈兵的能力很强,但是不能够随机应变,也没有很好的执行诸葛亮的军令,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已才使出这一出“空城计”。

话说回来,诸葛亮派出一位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做先锋守街亭,

是不是有些草率了。虽然是马谡的自荐,但是诸葛亮有决定权,诸葛亮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吧,我们还是回来继续讲一下“空城计”。

“空城计”的具体情况

我们刚才讲了前因,正是因为马谡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全部被打乱,并且身陷危险之中。诸葛亮发出了“大事去矣”的悲叹。但是诸葛亮身经百战,并未慌乱,紧接着诸葛亮下令大军退守汉中,等大军都退走之后,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五千士兵。

这五千军士其中一半的士兵出去运粮,只剩下2500多士兵与诸葛亮驻守西城县。在这时魏国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前来西城城下,准备攻打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司马懿硬碰,再高的智谋也抵不过如此大的实力差距。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急中生智,

命令士兵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个门分别派出三五军士扮作百姓,清扫街道,其余士兵隐藏城中,仿佛空城一般。诸葛亮本尊引二童登上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抚琴。

此时司马懿已经引兵前来,却看到诸葛亮抚琴端坐于城楼之上,并且弹奏了一首曲子,实在惬意。司马懿便带着大军撤退。

这就是三国时期最强心理战“空城计”的大概情况。

那么诸葛亮布置的这场“空城计”,司马懿到底识破了没有?

我们先大致的了解一下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极具隐忍、伪装、大智慧于一身的人,是一个权谋家和军事家。在《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亮对战的人,那么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透诸葛亮所布置的“空城计”呢?

用以下3点证明说司马懿看透了诸葛亮的故弄玄虚“空城计”

1、司马懿志向远大,并不只是想要帮助魏国完成统一,而是想要让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在此时,司马懿如果杀掉诸葛亮,那么自身也难保,因为曹操非常不信任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有谋反之心,有几次都要找机会杀掉司马懿,但是现在司马懿正在率大军与诸葛亮抗衡,说明司马懿还有利用价值。

所以此时的司马懿不适合杀掉诸葛亮,如果杀掉诸葛亮,自己也就离死不远了。诸葛亮北伐一天,司马懿就安全一天,直到自己羽翼丰满之后,才能杀掉诸葛亮。

2、还有一种可能,司马懿知道诸葛亮防守街亭的计策失败,所以司马懿也在考虑,怎么能不露声色的放走诸葛亮?这样我也可以完成自己的终极计划。正好诸葛亮摆了一计“空城计”,给了司马懿放走诸葛亮的机会。就连司马懿身边的司马昭都能看出是一座空城,司马懿怎会看不出来?司马懿虽然多疑,但不是傻,只需派少量部队前去攻城,或者围困诸葛亮,诸葛亮也无计可施,必将葬身于此。

3、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战场上虽然是敌人,但从某种方面来说又更像是朋友,互相都知道对方处境。诸葛亮在城楼之上弹奏曲子与司马懿互通,二人都是有大才之人,诸葛亮传达的琴意想必司马懿也很清楚,司马懿闭目听琴其实就是在理解琴意。随即宣布后军变前军,撤退。

在《三国演义》以及正史中,正因为诸葛亮了解司马懿,司马懿也非常了解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才甘愿犯险摆上“空城计”,来与司马懿以琴声互诉,劝退司马懿。司马懿当然也是看得出来诸葛亮琴声中所表达的意思。也知道诸葛亮一死自己也活不长久,正好借着诸葛亮所摆“空城计”的机会,撤兵。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