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就是一部完整的军事人才示范书

《水浒传》写了北宋末期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全书以战争为题材,重点反映的是战争生活,主要人物形象是终身戎马生涯的军事人物,主要的故事也是战争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军事人才示范书”。



《水浒传》问世以来,以五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战争描写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书中对战争规律、军事原则,以及战略战术等问题都有独到的阐述,在描述敌我双方斗智、斗力方面,“时而金戈铁马,雷震霆击,时而风管鲲弦,光风霁月”很有波澜。在讲到梁山泊的战略战术时,既写义军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优势,以逸待劳,东击西袭的“游击战”战法;又写战童贯的“运动战”战法;写战高俅,双方兵力都在十数万之上,陆战、水战、炮战交织在一起,各色战术齐备,战争场面颇为壮观,堪称古战场的一场宏大的“立体战争”



《水浒传》还描写了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组织指挥才能,李逵的勇猛等,充分反映了英雄人物的军事才干。战争胜负,决定于政治、经济诸条件的较量,也决定于战争指挥者战略战术的水平。义军因事设奇,谲敌制胜的奇谋方略起了作用,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在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斗智过程中,花荣采取“先须力敌,后用智取”的计策,先制造假象,后擒贼擒王,将秦明擒获。被后来评点家称为“堪比诸葛孔明火烧新野”,“酷似诸葛武侯七擒孟获手段”。《水浒传》中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兵不厌诈”和“里应外合”的策略,强调“攻其不备”,“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思想很全面。



《水浒传》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兵书

战役战斗的描绘有64次,“三十六计”在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第六十三回“关胜议取梁山泊”,用的是“围魏救赵”计。

第十九回石碣村战斗用的是“声东击西”、“以逸待劳”计。智取大名府,用的是“趁火打劫”计。

第六十九回“宋公明义释双枪将”,用的是“借刀杀人”计。

第一百一十回“宋江智取润州城”第一系列战斗,则用的是“李代桃僵、偷梁换柱、借尸还魂、瞒天过海、无中生有、假痴不癫”等计谋。

第三十四回“霹雳火夜走瓦砾场”,用的是“欲擒故纵”计。

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攻高廉”用的是“调虎离山”计。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用的是“关门捉贼”计。

第一百六回“书生谈笑却强敌”,用的是“空城”计。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用的是“反间”计。

第二回“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用的是“苦肉”计。还有反复多次运用的“擒贼擒王”、“打草惊蛇”、“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顺手牵羊”、“美人”、“走为上”等计谋。

在战争形式上,《水浒传》也是一朵奇葩。它描写了“夜战”、“水战”、“火攻”。各种战法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人目不暇接,如临其境,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水浒传》也是古兵器的“博物馆”

它种类齐全,色泽斑斓。“十八般兵器”具备,火器各种各样。

第二十三回“众人身边都有火刀,火石,随即发出火来,点起五七个火把”;

第三十四回:“只见这边山上,火炮火箭,一齐烧将下来”;

第一百五回:“火炬射打焚烧上去”;

第六十七回:“军人背上,各拴铁葫芦一个,内藏硫磺焰硝,五色烟药,一齐点着,飞枪出来,人近人倒,马过马伤”。铁葫芦有点像“机枪”和“火焰喷射器”,有些“现代战争”的味道。



从各个角度看,《水浒传》都不愧为内容丰富的军事示范书。自《水浒传》流传后,历代有为的军事指挥人才莫不把它奉为经典。《水浒传》不但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件难得的斗争武器。

清刘銮《五石瓠》记载:

张献忠“日使人说《水浒》、《三国》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张德坚《贼情汇纂》说,太平天国军队的策略:

“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诀,其裁取《三国演义》、《水浒传》尤多”。

清末署名醒醉生者在其所著《庄谐选录》中转述胡林翼的话,也说草野英雄的“奇谋秘策”,“全以《水浒传》为师资”。因为《水浒传》写了义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已之长、攻敌之短的战略战术,和他们擒何涛、斗黄安、战秦明、大破连环马的辉煌战绩。尤为可观的是三打祝家庄,表现出宋江等人的非凡才能,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总结:虽然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有避免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但作为军队,必须高度警惕,时刻准备应付战争爆发。未来战争将以区别于以往任何战争模式的新面貌出现,这就要求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看看《水浒传》,对于研究、应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无疑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