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坡陡小山村“破茧成蝶”,小桑蚕养出大财富

4月中旬,双廊镇山高坡陡的石块村里正是一派丰收的喜庆景象。一走进石牛坪村,满山滴翠,山地中的桑树犹如层层铺开的绿地毯,一片连着一片。桑园的主人叫丁辉,眼下正是他和家人采桑叶、喂蚕的农忙季节。“每当太阳升起,桑叶上的露珠被太阳晒干蒸发后,我们养蚕人就要开始采桑叶了,这也是养蚕最辛苦的活计了。”丁辉说到。


养蚕人的农忙季

丁辉家的蚕桑养殖规模在双廊镇石块村算不上最大的,但今年32岁的丁辉作为团员青年踏实肯学,从银行贷款在家发展起了蚕桑养殖,还带动了村民们一起种桑养蚕。通过日积月累的摸索,现在的丁辉也成了村子里小有名气的蚕农。



石块村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光热优势,种桑养蚕都能比周边地区多种养一季,一年可以养五季蚕,其中第一季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即可出蚕,而且比周边地区还早了一个月。当小编来到丁辉家时,他正忙着招呼工人去山地里采桑叶。


走进蚕房,就听见蚕在吃桑叶的声音,整个屋子都是桑叶的清香味儿。一旁正在穿鞋子的工人说了一句:“一哈它们到了‘点’,吃桑叶时声音就刷刷刷地响,跟下雨一样。”五龄蚕是上架前的关键时期,也叫熟蚕,这个时候的蚕要供足老桑叶,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天三顿的桑粮都不能断。


石块村的蚕桑种养殖起步于2009年,大理市委、政府为了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引进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注册成立了大理广通茧丝绸有限公司。积极在石块村推广蚕桑种养殖,并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以每亩桑树补贴700元钱,每张蚕种补贴300元的政策,发动石块村农户发展蚕桑种养殖产业。

丁辉说:“刚开始养蚕的人不多,大家都怕亏本,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8亩,效益挺好的。然后就开始扩种,赚钱了又继续完善养蚕的硬件设施,现在我一共种了40亩桑树,今年买了9张蚕。”


村民们的增收季

为了帮村民们养出高质量的鲜茧,大理广通茧丝绸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还会到村子里来串户,帮村民们实地解决问题。加上丁辉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丁辉说:“只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桑粮和改善蚕房等硬件设施就可以保证产量。今年9张蚕的话,产量预计能达到500多公斤,我们养的蚕品质属于中上等,往年鲜茧的价格是50元/公斤—60元/公斤,如果今年市场价好的话可以卖到两三万元钱,等到上茧(变成蚕茧以后)公司还会派专车来收。”


在桑粮供应量大的时候,村子里没有养蚕或者已经做完农活的村民还能在家门口打个散工——采桑叶,从早到晚120元钱/天,这也成了村民们增收的一条路子。

在这期间,丁辉和家人还要抽出时间来照顾商品猪。丁辉带小编参观了他的猪舍:“我们都是自繁自养,现在大猪存栏有20头,小猪有40余头,前不久刚刚卖了一批,赚了5万元钱。之前种包谷每年的收入也就2万元钱,现在政策好了,我们在家就能赚大钱。”


近年来,双廊镇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依托石块村干热河谷的自然资源,做好蚕桑种养殖业这篇“大文章”,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目前已经发展养蚕户363户,种植桑园面积8041亩,其中111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养蚕顺利脱贫,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让山高坡陡的石块村也实现了“破茧成蝶”。

记者:邹玲艳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主编:李胜

总编:罗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