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生鲜电商渐热,冷链快递柜会火吗?

疫情突袭,禁足居家模式助力了生鲜电商业务的飙升。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已养成,到家服务已成为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生鲜电商平台,配送到家模式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家里有人”。如遇家里没人,配送人员只能将商品放在门卫或其他地方暂时储存。但是生鲜产品有的是需要冷藏,有的需要冷冻。在某些区域的冬天还好,但现在天气逐渐变暖,生鲜到家的痛点问题逐渐显现。

本篇仅抛砖引玉,以期更深入探讨,欢迎留言互动。


生鲜冷链快递柜

生鲜冷链快递柜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生鲜配送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消除了很多人想买生鲜但又怕腐坏的顾虑,保证在网络购买生鲜的人不必承担腐坏的风险。



1、海尔COSMOPlat创建全球引领的农业物联网生态品牌平台海优禾



海尔COSMOPlat创建全球引领的农业物联网生态品牌平台海优禾,与农户、农企、农机农资、包装、仓储、物流、科研院所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打造农业生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实现供需平衡,真正保障食品安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复制到农业领域,让田间地头和用户餐桌零距离。


2、食行生鲜采取了到柜模式



食行生鲜主要服务于华东区域,是生鲜电商到柜模式的领军者。 食行生鲜通过在小区内建立冷柜方式来卖菜,好处是将生鲜电商对冷链依赖性高、对时间要求集中度、高损耗的几个难点大幅下降。一路走来,食行生鲜发现只有通过到柜模式,卖菜这件事的效率才能做到最高。


相比其他的生鲜电商讲究快,一小时或两个小时送达的特征,食行生鲜另一个特点是T+1模式,即做的不是今日达,而是明天到,重点解决的就是高损耗,菜卖不掉就烂掉的难题。


采取T+1模式,是食行生鲜发现传统行业损耗在20%~25%以上,对于零售来讲,这个损耗不堪其重,即便永辉超市这样的企业,毛利率也只有13%到15%,也是因为损耗率很大。


张洪良说,食行生鲜的到柜和T+1模式,就是回到做零售的本质,第一个是考虑用户体验,第二个是解决效率问题。


“现在用户可以在食行生鲜,以菜场的价格买到山姆会员店一样品质的菜品,而我们毛利率比永辉高两倍,这就是我们能够增长和生存的核心要素。”食行生鲜的成本是其他到家成本的五分之一,为何会这样低?张洪良介绍说,一方面是不需要到家,另一方面是,包装成本在大幅下降,因为食行生鲜的柜子是冷链模式,能低温保质。

3、丰巢生鲜智能柜



2019年3月11日,农村农业工委组织市商务局、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交流探讨如何推进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


农村农业工委、市商务局对“巢鲜厨”平台以大社区为中心精准投放城配仓和生鲜智能柜资源,以菜市场为平台整合B2B供货和B2C配送服务,以冷链车公交化运营为末端即时配送打下基础,以生鲜智能柜部署为“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便利。


向明辉副总裁表示将发挥顺丰、丰巢等企业在生鲜电商运营、冷链物流建设、智能快件箱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整合广州的市场资源,积极配合市人大和市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参与并推进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由此可见,丰巢生鲜智能柜的推出指日可待。


4、共速达共享冰箱



这是由雄狮菜园和共速达物流联手创立的“共享冰箱”项目。不同于塞满冰袋的快递箱,这些自带冷藏功能的智能冷藏柜,可以把生鲜冷冻品的温度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其中,冷藏柜的温度控制在2至8摄氏度,冷冻柜则维持在零下温度。这样的设置,被业界认为有效解决了商品交付时消费者不在家的存管问题。“共享冰箱”有助于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生鲜电商特点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讲述了生鲜电商的几个特点:


1,生鲜的一个明确特征是非标,水果品牌相对好,但蔬菜、肉蛋禽类,包括淡水鱼就完全非标,比如,北京的消费者对吃淡水鱼不太感冒,但吃淡水鱼是长江沿线消费者的刚需品类。


2,生鲜品类对冷链依赖极强,而中国的冷链配套,尤其是同城配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3,生鲜品类损耗率极高。


4,消费者对时间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在集中时间内需要,配送集中度很高。


这几个就是生鲜电商全是高成本特征,这也是食行生鲜选择到柜模式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


生鲜电商火热,冷链快递柜将大有所为。它是完成高效、保质保量的配送,完善的物流体系中的关键一步。作为生鲜配送的最后一环,冷链快递能直接进驻到消费者社区,为大家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他的弊端。主要体现在高成本和低周转率两个层面,相信在机会面前,冷链快递柜服务商们将会采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一难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