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白除了翻白眼,到底有什么用处?

眼白让眼睛成为「灵魂之窗」

眼睛是灵魂之窗,有人甚至指从眼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正在思考着甚么。为何我们能够看懂这「眉头眼额」,很大程度是人类有清晰可见的眼白,与脸部造成强烈对比。

如果你有留意猫狗等宠物的眼睛,牠们虽然或多或少也有眼白(巩膜 sclera),只是比例上较低难以被看到;其他灵长类的巩膜普遍都是带其他深色色素,但 2015 年有研究1则发现 2 个品种的 85 只大猩猩仅有约 3 成的巩膜是纯黑色,其他均有眼白,更有 7% 的眼白比例有如人类。

整体而言,我们仍可说与虹膜 (iris) 有明显差异颜色的眼白是现代智人人独有,显然这种特征对人类有优势才会被演化出来2 ,眼睛亦非只用来看东西,或有助同类社交沟通;我们亦可从其他人的视线,了解他正在观察甚么有趣之事,亦即所谓「视觉合作假说 (cooperative eye hypothesis) 」。

关于眼白的视觉和作假说与心智理论

2007 年,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 Michael Tomasello 团队发表研究3指,黑猩猩、大猩猩与倭黑猩猩这些与现代智人基因最接近的物种,注意彼此的都是头移动方向,只有人类婴儿注意是的是其他人所看的地方,可见注视眼睛是人类独有行为。

学界亦有理论指,透过眼白的颜色,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健康或年龄,是否有吸引力(或说白点:适合交配)。例如,有红色或粉红色的眼白代表示健康、黄色的可能是患黄疸或年纪较老。

另一理论「心智理论 (theory of mind) 」则认为,我们在对望时可能理解对方心理状态。墨尔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Nick Haslam 4表示:「我们永远都对其他人『读心』,并以此作为不论是竞争、欺诈还是合作的互动机础。」

这种洞察能力在其他动物身上较为罕见,也并非在所有人身上出现,自闭症患者就是少有例外, Haslam 指,与其他儿童或成人相比,不擅长社交且不留意其他人视线的自闭症儿童,对可见眼白的绒毛玩具较不感兴趣。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未必想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扑克脸 (Poker face)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赢钱很多职业牌手都会脸无表情,让人无法猜到他们拿到甚么牌(当然也有人以靠吓的方式「大走」其他同桌牌手,这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如果能被「读心」,自然就会输掉比赛。

眼白协助传递社交讯息、协调活动

迄今为止,并无对于扑克脸在其他社交场合下有否好处的研究,但 Haslem 仍认为眼白是有助发送和接收社交信息,帮助人们协调活动,并使他们的意图为人所知;对他而言,即使更易被读心,这仍是个演化优势,让现代人类更能于社会中立足,促进各人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