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味道的記憶

說到鄉愁,大家就會想到余光中先生寫的《鄉愁》,大概因為寫得兩岸士子血肉連心,大概入選了語文課本之故。而小編對於鄉愁的理解,卻要從味道說起。

如果從上大學開始算起,本人已經離開家鄉超過10年了吧,每每想到家鄉時,往往不是某條街道,某座小橋,甚至是呆過時間最長的小學。而是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吃食。小編的家鄉是一座江南小城。

童年時的家鄉大概是這樣的,每到不用上學的日子,都會早早的起床,纏著媽媽去吃早茶,這些就是童年的味道。




大了一點,大概初中時吧,家鄉的記憶又換了地方,換成了早晨五六點學校門前的早點店。


再之後,就到了高中、大學,、工作,能回家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剩下的更多的就是媽媽灶臺上的味道。

手工魚丸

河蚌鹹肉湯

紅燒小雜魚

辣燒鱔魚段

辣炒田螺

這是小編關於鄉愁的理解,鄉愁之於我來說就是吃食味道,不管你離家多遠,吃過多少山珍海味,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永遠都是那段心裡最甜的記憶,又快過年了,遠方的你們,不要讓家鄉的味道再一次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