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现在的女儿,未来的妻子”:进来看鲍狗的洗白之路

1.


最近鲍毓明侵犯14岁养女小星星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


一个40多岁、200多斤、事业有成的的男人,对一个还差3个月才满14岁、70多斤、无权无势的未成年少女,进行长达3年的性侵、侮辱、殴打.....


期间小星星3次报警、2次立案、1次撤销。


都叫这只鲍狗给溜了。


大家来欣赏鲍狗的“雄姿”


可见鲍毓明本人作为律师,多么会钻法律空子。


也可以想象,后面小星星的维权之路会走得多么艰难。


更不用说,你们仔细看报道,就会发现这个男人非常擅长煽动舆论、蛊惑人心。


当时事情闹出来的时候,我就在和朋友说:“等着吧,这家伙后面肯定会说,我和她是自由恋爱。”


果不其然。


这两天就看到鲍毓明开始洗白了。


先是甩锅给女孩的母亲。


——2015年初识的时候,她妈妈说到了年龄办结婚手续,反正都是一起生活。


鲍毓明的说法


接着强调女孩是自愿的,暗示女孩是因为钱想和他在一起。


——她自己也说爱我愿意这样陪着我一辈子。

——还和我约定19年高考完来烟台上大学,再也不分开。我还按她说的送了订婚钻戒。


是女孩恩将仇报


然后拉家人出来作证。


——2017年10月就见了我父母,我父母也同意了,到了法定年龄就结婚。


姐姐的说辞


把话题引到恋爱纠纷有什么好处呢?


方便鲍狗占据道德高地,随地大小便啊。


他说那么多,就是想拉道德票,博同情牌。


言下之意就是:“ 我才是受害者!她是加害者!我们的性关系是她自愿的!我还掏钱了呢!她就是嫌钱少!敲诈我!勒索我!”


行行行,你可怜,你最可怜,全世界没人比你更可怜。


就是你吹破天,侵犯少女的罪行都是事实,这辈子都洗不干净。


可笑的是,居然还真的有人在网上为鲍毓明叫屈。



甚至还有玛丽苏写手苑苏文为鲍狗正名。


在财新网《高官性侵养女案疑云》中,企图将鲍狗的性侵养女的故事,美化成玛丽苏小说。



这就是鲍毓明想达到的效果。


他想让大家相信,这不是什么犯罪,只是一出爱情戏,小女孩贪图他的金钱,因为拿不到钱出来胡闹罢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要能证明他们之间是自愿的,鲍狗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因为我国刑法写着:在自愿情况下,和已满14周岁的女孩发生关系,是不违法的。


所以我文章开头才说,鲍毓明非常擅长煽动舆论、蛊惑人心。


他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怎么说,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2.


如果各位看官仔细一点,还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鲍狗之流,不仅非常善于给自己开脱,所用的言辞,还颇具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


比如,小星星第一次报案后,在警方的催促下,鲍毓明写下了《保证书》。


开头就是:致我现在的女儿,未来的妻子。


不难看出,鲍狗自己都沉醉在自己的这套说辞里。


在这套说辞里,他得以给自己的罪行解套。


我怎么会是一个侵犯者呢?


我明明是个用情至深的男人啊。


我爱上了我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我的罪恶, 我的灵魂,我的洛丽塔。


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鲍狗以爱之名施暴


对。


就是这样。


他不仅要自己相信,还要被害者也相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在施暴过程中,向小女孩贯彻自己这套自欺欺人的说辞的。


他对小女孩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你最好的人。”


当小星星反抗的时候,他会要求小女孩用他的话语体系。


不准说难受、痛苦,要说“伤心”。


不准说“被爸爸按在床上”,还要说“你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你。”


南风窗文摘


无独有偶,你会看到几乎全世界的犯罪者,都在遵循着这套“诱捕话术”。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


年仅12岁的女孩简被足以当她父亲的罗伯特强奸。


实施过程中,罗伯特把她成为,“我的娃娃”,对她袒露自己的爱意。


甚至在被捕释放后,还持续不断地给简写情书。



美化自己的犯罪过程,这种情况是常见的,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里,就极尽所能地美化亨伯特对幼童侵犯的过程。


亨伯特爱上了14岁的洛丽塔,并在少女的母亲去世后,和少女发生了关系。


他们持续了将近2年乱伦的生活。


小说里,你可以看到亨伯特的视角,他将他们这段感情美化得极其缠绵悱恻。


他写他们发生关系的过程。


你在斑驳的阳光下每移动一步,都似在我卑劣的身体内最隐秘、最敏感的弦上拨响一声


他写自己对少女撕心裂肺的爱。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


电影的亨伯特和洛丽塔


语言再美,他也是罪无可赦的诱奸犯。


他也得死。


鲍狗这些强奸犯,为什么这么执著于这些话术?


因为他要给自己的罪行一个正当的借口,要给受害者一个驯服的借口。


我们之间是爱啊,爱怎么会是犯罪呢?


这样就可以误导被害者,让她感到困惑,让她误以为。


啊,我们是爱啊,那我们做这种事就是正常的了。


但,这真的是爱吗?


或许对他而言,是吧。


但是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呢?


3.


小星星被施暴的时候才刚满14岁,是个未成年人。


她的思想都没有成熟,她对鲍毓明所做的事情,是根本没有概念的。


最后发现自己被侵犯,还是因为下体很痛,去上网查了才知道“爸爸”对自己做的是错误的。


这样一个未成年人,面对鲍狗的巧言令色,真的有分辨能力吗?


微博上有人贴出了自己受害的经历。


微博上受害者的心理路程


年仅7岁的小女孩,被17岁的表哥多次性侵。


12岁之后她明白这是不对的后,反而“故意”去亲近表哥。


为什么?


因为如果不“爱”上他,就活不下去了。


这就是受害者的心理路程,即使没有人诱导,他们也会自己走进这个怪圈。


这些受害者之所以会走进这个怪圈,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逻辑自洽。


所以鲍狗的语言,就像是诱导,他给出了他们合理的理由。


用话术来诱导,让受害者相信他们之间是“爱”。


这些受害者会怎么想?


受害者陆续发声


他们会相信这就是爱。


然后一次次纵容施暴者对自己施暴,并且相信,我在被“爱”着。


这就是鲍狗这类人渣迷恋话术的原因。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成功洗脑受害者,控制他们的行为,让猎物主动躺倒他们的身下。


对此还有疑惑的,可以去读一下台湾作家林奕含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整本书描述了:被老师诱奸的未成年少女房思琪,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不得不“爱”上老师的心境。


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


看到这里,还有因为施暴者言行不一,而感到困惑的受害者吗?


这里明确地指出来:你不是自愿的!你不是自愿的!你不是自愿的!


这不是爱。


这只是罪犯者最后的遮羞布


他们要用“爱”这块遮羞布,来遮住他的犯罪的事实。


他需要用这块遮羞布,来遮住他是人渣的事实。


如果这是爱,那文中的房思琪不会疯。


如果这是爱,有着一样经历的林奕含不会死。


如果鲍毓明做的一切是爱,小星星就不会想着自杀。


她身上的伤口,就已经证明了:这不是爱!


小星星多次自杀


任何非自愿进行的性侵,都是犯罪,这是无论对方如何巧言善辩,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鲍狗还是不要上蹿下跳乱吠,企图引起其他狗腿子的共鸣了。


只要稍微长点脑子的正常人,都不会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


最高检和公安部已经联合督导这件案子了,感谢国家扫黑除恶,让这些脑子长洞的巨虫进监狱里关到死。


鲍狗,别演了。


把你的演技留着,把眼泪省着,把你的巧言令色,用到法庭上去申辩吧。


同样猥亵儿童的新城老总王振华还关着呢,他隔壁的监狱格子,为你预留。


一朝铁窗,十年有去无回单程票。


新城控股猥亵儿童老总王振华


你这套“爱”的说辞,倒是有机会给自己用上。


希望在监狱里,你被人盯上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这套话术来麻痹自己。


致你现在的狱友,将来的丈夫:


在这里,提前祝福你和你的狱友们菊花灿烂、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毕竟——


他们对你做的怎么会是性侵呢。


这是爱啊。


最后,用林奕含的一句话结尾。


我原谅他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但你们不能原谅他,是为了让更多的女孩儿活下去。



不要被鲍狗忽悠了,不要原谅任何一个性侵的人渣!


让人渣无地可洗!


支持小星星,你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女孩,不要放弃,我们都爱你,这个世界拥抱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