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正骨之推拿的常用辅助方法 热敷

热敷的主要作用是“透热”,即通过热兼之药物所产生的共同治病因素由经入脏,输布全身以达到调节经脉平衡阴阳的目的,加强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的作用。热敷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推倒临床中以湿热敷最为常用。湿热敷一般在手法结束以后进行。湿热敷不仅能提高推拿的治疗效果,还可减低因手法刺激过度对机体局部引起的不良反应。

一、 热敷的治疗原理

1局部刺激作用

2药物直接作用

3经络调衡作用

4皮肤吸收作用

二、热敷的操作方法

(一)温熨法,又称干热敷,将所用药物、研成粗末,放入锅内炒热或隔水蒸热后,装入一白布袋中,取药袋趁势熨摩特定部位或患部,可用来治疗痛证、寒证。使用时要注意药温适度,防止烫伤皮肤。

(二)外洗法,选用一些针对病情的药物加清水煎煮沸后,待药温适宜时用手或毛巾浸透后擦洗全身或局部。本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浸渍法,又称湿热敷。浸,就是将患部浸泡在药液中,一般20—30分钟为宜。渍,就是外洗后,再用手巾浸药液,稍拧干趁热敷于患处,以利加强疗效,同时也可加以拍打。

三、热敷常用的药物

(一)活血化瘀类:当归、乳香、没药、用芎、鸡血藤、桃仁、红花、牛膝、降香、苏木、血竭等。

(二)祛风除湿类:独活、威灵仙、防已、秦艽、希莶草、木瓜、徐长卿、海桐皮、寻骨风、海风藤、千年健、油松节、伸筋草、忍冬藤、半夏、天南星等。

(三)散寒止痛类:桂枝、麻黄、生姜、荆芥、防风、羝活、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等。

(四)行气通经类:木香、香附、沉香、檀香、橘皮、桑枝、路路通、全蝎、蜈蚣、地龙、绿瓜格等。

热敷方组成时,可在以上各类药物中,每类选取2-4味。一副方药大约12-14味芗 级别成,每味药用量可10-30克,如下例方:红花1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15克,油松节10克,威灵仙30克,千年健15克,络石藤15克,五加皮10克,宣木瓜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威灵仙30克,桑枝30克,桂枝20克,干姜20克。具体运用时,即将上药先凉水浸泡30-40分钟,用火煎沸后,再以火煎煮20-30分钟,倒出药液约500cc,以瓶贮存备用,药渣以一20×30公分布袋装好,扎目,趁热在布袋上喷洒高浓度白洒少许,再以干毛巾包裹敷患部,药袋凉后,可隔物在锅内蒸热,如上述喷洒白酒,干毛巾包裹重复使用2-3次用药袋阴凉处或以塑料袋封好置冰箱内,再用时先贮存药汁少洗洒在布袋上,使其湿润,后蒸热洒酒再运用。如此,每袋药可用5-7天。另外,贮存之药汁,亦可每次以30-50cc入1000cc热水中浸洗患部,多以手足部适合。

五、热敷的注意事项:

(一)暴露患部,保持温暖无风,免受风寒,每次热敷结束后,用干毛巾擦净湿气。

(二)毛巾折叠平整,热量均匀透入,以防烫伤皮肤。

(三)热敷时可隔毛巾拍击,勿按揉,热敷后,患部不可再用手法,容易破皮,因此热敷均应在手法操作使用。

(四)热敷温度应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对皮肤知觉迟钝的患者尤须注意。

(五)孕妇、高血压、严重心脏病、实热证、虚热证、年老体虚者、局部疮汤及破皮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