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和海坨小镇的“美好未来”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路钦淋

海坨四月天。蓝天白云下,青山隐隐,一座座点缀山间的瑞士建筑风格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

4月20日,记者见到孙莉时,她正一路小跑往返于房车营地和大堂之间,与当天班的员工交代服务标准,口袋里的手机响个不停。

“不好意思,刚才有些忙,今晚有客人入住,我们得提前准备。”孙莉抱歉地对记者说。眼前的她脸上化着精致的妆,身着一件得体的职业工装,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干练劲儿。

孙莉是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坨乡海坨小镇房车客房部领班,一个月拿着4500元的工资,公司上五险一金,一个月还有6天假,俨然一个都市白领。

以前的她,过得可没这么滋润。孙莉是大海坨乡闫家坪村人,和村里的大多数人差不多,以前也只是守着家里几亩田,一年忙到头,却看不到几个钱。前几年,她也外出打工,在北京延庆区的餐馆做服务员,月收入只有两千多元。

当家政保姆、开餐馆、摆地摊……孙莉皱着眉头,说着过去的难,“后来换的这些工作,生活条件也没有多大改善。在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特别想念在老家的家人,也经常想我的美好的未来啥时候来。”

青山隐隐,一座座点缀山间的瑞士建筑风格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海坨小镇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一家集旅游、度假、休闲、居住、养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紧邻平北抗日根据地、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区域环境良好,生态优势明显,具有“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双重优势。

小镇将海坨山谷包括闫家坪村在内的5个村整体开发为京北国际高端生态旅游度假区,采用“产业基地+贫困农户”“村企联建党支部”两种模式,依托旅游项目,增加农户就业岗位等方式,让村民稳定获得租金、薪金、养老保险金等多重收入,带动贫困人口446户1138人脱贫增收。

“以闫家坪村为例,海坨小镇项目年限为10年,农户除了获得征地补偿款每亩59900元外,小镇将未征用的荒山荒坡闲散地租用,由村委会为全村分红,人均分红可达到10万元。”海坨小镇副总经理朱勇说,小镇还对村里男年满60岁以上,女年满5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每人每月100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发放标准,确保无劳动能力的农民也有固定收入。

4月12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张家口市赤城县调研检查时要求,海坨小镇要把特色小镇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孙莉在海坨小镇的一房车里进行房务打理工作。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近年来,赤城县紧紧围绕2022年冬奥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以建设京畿休闲度假健身康养首选地为目标,壮大生态旅游业。现在,海坨小镇、赤城温泉、黑龙山森林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已相对成熟,惠及贫困村11个、贫困户2817人,带动就业1684人。

“小镇现在光吸纳大海坨乡的劳动力大概就有100多人,平均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朱勇说,每批新员工上岗之前,公司会进行半个多月的集中培训,此外,每年还有三次机动培训。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员工综合素质都非常高,不管到哪干都不用怕!”朱勇说。

目前海坨小镇已建成千亩花海、帐篷接待中心、黑松林骑行公园、亚洲最大房车露营公园。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带动本地就业1500多人,预计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当地医疗、教育、居住环境等。

“忙了一上午,一切工作都安排妥当了,现在回家吃饭去!”时近中午,走在海坨小镇便道上,孙莉哼着小曲、步子也轻快。

如今的孙莉心劲儿很足,最令她满意的还是每天都能见到家人和孩子,“收入比在外打工高,而且不用漂泊,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