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助困不忘本 退伍老兵助困在行动

“奶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说。”说这话的人叫董春涛,站在他面前的,是88岁的孤寡老人闫亚因,闫奶奶笑了,又哭了,泪珠子顺着爬满了皱纹的脸颊流了下来。

今年三月,当得知疫情渐退,邻村88岁的孤寡老人闫亚因行动不便无法购买生活所需品,董春涛和朋友立即送去一桶油一袋面,常用药品以及200元现金,解决了老奶奶一时的盘绕在心头的难事。

25岁的董春涛是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坡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他看似平凡,却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五年前,董春涛怀揣着青春与梦想,如愿以偿踏进了军营的大门,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入伍以来,董春涛刻苦训练、踏实工作,两年的时光稍纵即逝,但短暂的军旅却给他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脱下了这身军装,脱不下军人的模样,无论在哪儿都是一个兵。2016年9月,董春涛告别了服役两年的老部队,回到家乡,一切从“零”开始。

跑市场、选项目、开公司,董春涛有使不完的劲儿,创业的初衷,竟是为了把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外面的世界广阔,但年轻人都出去了,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啊,父辈老了,我们也该扛起责任了。”董春涛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他能多创造个工作机会,就能多给家乡一份生机。虽然创业之初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己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赵娣,同甘共苦支持他的一切决定。一年后,自己的爱情结晶董灵涵也呱呱坠地,面对人生负重期的诸多困难,但董春涛相信:只要初心不改,再小的天地也是事业的大舞台;坚信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助力,从改变自己做起,只要是对大家有益的事情、对家乡的发展有益的事情就必须做好,也一定能够做好。

平日里,董春涛把对乡土的情,融入到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热衷于公益事业。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给村里的老人补贴家用。买来茶米油盐,送去衣物药品,闲暇之余董春涛常去探望孤寡老人,带老人看病就医成了常事。他的那辆小破车,为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方便。对他而言,扶贫助困,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

“部队这个大熔炉给了我锻炼与成长,关键时刻更得顶得上,靠得住!”新冠疫情蔓延以来,为给家乡尽一份力,董春涛主动捐出500元钱,并购买防疫物资捐献给一线抗疫防疫工作人员,以村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疫情防疫工作,早出晚归,甚至忙忘了吃饭。

“土烧成了陶,永远不会回到那时的状态,即便后来破成了碎片,但它依然坚硬。疫情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谋打赢,相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未来的函谷关宜人宜居宜业的环境更加优美,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面对未来,退伍老兵董春涛日记中写道。(杨照君 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