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花日记》‖无性的婚姻悲剧,是每个成年人面临的必考题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出现。”

闲来翻读席慕容的《初相遇》,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最近正在阅读的《紫阳花日记》。

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紫阳花日记》在中国出版以来,一如他往日的许多作品,吸引了大批读者。而在《紫阳花日记》里,小说巧妙地通过主人公省吾偷看妻子志麻子的日记为线索,详细地讲述了成年人婚姻、家庭与生活的种种际遇。

不论是肉体出轨还是精神出轨,《日记》都是无性婚姻的实录。

“出轨”的丈夫省吾,一直想着挽回妻子的心,但他的所思所想却与妻子渐行渐远;妻子志麻子有着敏锐地观察力、精准的判断力、缜密地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丈夫去打高尔夫球回家换的鞋子、衣服领口上的香水味、干洗衣服后上面贴的标签……就能准确判断出丈夫出轨、与情人约会、情人的姓名以及大概的住址。

在小说中,与其说省吾在“偷窥”妻子的《日记》,还不如说是妻子志麻子故意亮相,创造机会让老公看也记的一笔“黑账”。

在这本“情感日记”里,不但有对老公的指责、还有讥讽和嘲弄。因为她知道老公已经看了《日记》,而她仍煞有介事地做着详细地记载,为什么?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在挑战这个无性的婚姻,通过《日记》反映出她的“闷骚”心理:“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丈夫出轨可以得到宽容,而妻子红杏出墙却要遭到白眼呢?”“除了丈夫,别的什么男人都行,我愿意尝试一下在别的男人臂弯里坠入梦乡。”她渴望有个人,甚至与女伴在一起探讨,羡慕别的女人之间的爱情。

“第二个孩子,一定要是个男孩。”这是省吾的婆婆和公公对儿媳的要求,也是省吾的期待,目的是男孩子将来好继承医院。为了生孩子,全家“这种不体谅人的言语伤了我的心,我还要继续做出满面笑容的样子。”以至于产生了“只要有我的子宫在,我自己怎么着都行。”

为了生个儿子,

“两个人都只脱了睡裤,只用几分钟就完事”“那绝对不是爱,仅仅是为了爱而进行的身体结合。”在《日记》中,志麻子地倾诉让省吾受到了深深地刺激:“这连爱的碎片也不是,这难道不是对丈夫本身彻底的否定吗?”更有甚者,为了生儿子,丈夫省吾每次在排卵期“公事公办”的性生活,彻底让志麻子产生了“把做爱等同于生殖行为”的想法,生了儿子后,一方面因为照顾孩子,一方面由于对性的厌恶,夫妻两人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分居。

现实中,成年人的生活境遇,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对号入座。因为我们的生活,从来不止这些话题,但永远逃避不了这些话题。夫妻,到底在结婚之后,只是为了生命的延续?难道真的能够出现柏拉图的“精神之恋”,难道只有精神之爱可以永久?

至此,说明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性的黏合,爱情的滋润,就没有密切和连接夫妻关系的隐秘话题,有的只是对于生活疲惫地应付。

对于已婚男人而言如果真出轨,在无性婚姻里出轨一方有错吗?

对于无性的婚姻,或者家庭的背叛,不只是日本有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都是秘而不宣的事情。有部电影《忘了去懂你》,讲的也是这样类似的故事。

影片中的陈雪松,感觉是一个放荡的女人,生活极其不检点,或者认为她就是那种风月场所的女人。不止观众这样认为,就连丈夫也怀疑她。甚至把她带到富豪的工地上,指着照片大声辱骂。不仅怀疑富豪,就连出租车司机也不放过。他也觉得自己的妻子跟司机有一腿……

如果一旦怀疑,势必就要刨根问底。在《紫阳花日记》里,志麻子的做法是经过精心筹谋的智取。看了《日记》后,省吾院长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很信赖的医院护士长,竟然也是妻子的内线。她们两个人很简单地就把省吾院长的秘书情人找到了。

就这样,本来以为自己的生活严丝密缝,省吾却体会到了恐怖在慢慢攀升。无论他怎样小心,一件事情结束之后,接下来他想方设法去偷看妻子的日记时,仍然会无可奈何地发现,妻子拥有特别的观察能力,总是能看到他掩盖不住的破绽。他越是小心,就越是露出马脚。渐渐地,通过这本似乎拥有魔法的日记,省吾和志麻子心照不宣、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着侦探和反侦探的工作。

省吾压力山大,他白天要经营医院,要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为和诗织的关系,他才感觉到自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难道出轨就有错吗?在传统的日本家庭,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决定了男人可以公开地拥有情人。

而作者这样描写,其实不是同情是批判、是谴责,任何时候,背叛爱情和婚姻都是可耻的行为。

面对无性婚姻是离婚还是继续?为了生存还得继续做假面夫妻。

人问苏格拉底应不应该结婚,他答:两种结果都会懊悔的。就像冯小刚在《非诚勿扰2》里说的,婚姻怎么选择都是错,好的婚姻就是错上加错。也许,这才是婚姻的本质。

在《紫阳花日记》中,还存在一个声音,就是对“一夫一妻制”的质疑。渡边淳一曾在很多场合表示过自己对“一夫一妻制”的悲观。

“结婚时的爱充满得失、利益计算,女性会考虑男方的收入、家境,男性会考虑女方的相貌、性格等等。现实婚姻中,很多爱已经瓦解。”

《紫阳花日记》里,妻子的这段控诉或许就残酷地揭露了不少人正在经历的生活:“我和丈夫两人相依为命,忘我地走过了三十多岁的那些年。那时的疲惫不堪,对我们两个人都是极好的考验。但就连那么困难的时期,我们也应付过来了。可是,好像就在那时,我们把重要的事情给遗忘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和孩子们都适应了没有丈夫/父亲的家庭生活, 觉得丈夫/父亲不在家是理所当然的,既不寂寞,也不感到眷恋。”

自己在外面被尊称为“夫人”,实际上只是照顾丈夫和孩子、负责家务的体面女佣。她内心强烈地寻找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最终出轨大学导师,发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本我”,也看清婚姻、家庭的真相。

这也是渡边淳一要借助情爱探讨的人性之弱、婚姻经营之难:

人并非无欲无求的圣人,他们都需要与别人肌肤相亲,都渴望浪漫与温情。只是这个对象,却不再是对方。彼此各有情人且心知肚明,却心照不宣地成为演员,主演着一出家庭圆满的戏,终于活成了“紫阳花”一样的假面夫妻。

正如作者渡边淳一说的,“日本社会有个现象十分普遍,即虽然有很多已婚男人知道从道德上来说不应搞婚外恋,但他们的心理却很不安定,对出轨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心态。”纯粹出于猎奇探险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妻子长久分房和拒绝沟通的冷硬态度使然。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主体,而不是通过外在的权力来改造你、塑造你。

夫妻二人成为“假面夫妻”,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这里的陌生,并非通常意义上因不相识导致的不相熟,而是一种相识许久却不跟进日后变化产生的不理解。

结语:小说正是如此,通过艺术的手段,截取生活中最精彩的片段,就像一面镜子、一具投影,让我们从中看到,中年人婚姻幸福与悲催的各种面具,在故事中找到合适的那个自己,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力量。

作者简介:姑且慕容,现居北京,文字工作者。爱好运动、阅读、观影、记录。有时候,只是抛出一个观点,更我的是期待友友们批评、讨论和交流。点个关注,一起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