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打破常规的文人画家,追求“五美”、反对“五恶”李士达

李士达(1550-1620),字通甫,号仰槐,一作仰怀,江苏苏州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后因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倍感失望,隐居新郭。画人物、山水名世;曾经论述画有五美:“苍、逸、奇、远、韵”;又有五恶:“嫩、板、刻、生、痴”, 人谓其深得画理。

李土达对绘画美的要求有“五美”——“苍、逸、奇、远(一作圆)、韵”,所谓“苍”美,是指笔墨成熟老练,既刚劲挺拔,又精气内含,达到苍劲、苍茫、苍润的效果;所谓“逸”美,是要求挥洒自如,放纵超脱,意趣为主,反对矫揉做作,呆板无味;所谓“奇”美,通指画面新奇,不同凡响,自出心裁。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明代后期,画坛流行师古之风,提倡平淡无奇,稍有一点新奇气息,便斥为“野孤禅”、“邪派”。在这种风气之下,李士达能打破常规,提倡独创,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李士达是一位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他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但作为一位文人画家,他最熟悉的还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多数是表现文人高士的闲适、放达的生活,如《松竹高士》、《西园雅集》等;时而还会把自己的见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佛道鬼神寄寓之,如《寒林钟馗》等;亦或以寓意深刻的讽刺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如《三驼图》。他在画上署名很特别,三个字都是只写左边一大半,也可能别有含意,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孤傲性格。

《仙山楼阁图》描绘春天来到,山岭一片青绿,桃花盛开,成群结队的老人们在云烟飘渺的山间闲步欢语。用笔繁密紧圆,刻划精工,着意晕染,山峦有脉可寻,松针细如毫发,足具功力。画家在绘画技法上,摆脱前人的成规,自创特异的艺术风格。整幅画面,不见摹古之信息,画家于业谨之中细致刻划了一幅江山千时里的图景,新意独造。

《三驼图》描绘三位驼背的老者,一提篮侧顾,一向提篮者作揖,一拍手大笑,三人形象滑稽,笑态可掬。画家以驼者之间的相互戏谑,来讽喻“世上无直人”。衣纹用“浑描”,须发皆不见钩勒痕迹,笔墨圆润,柔若无骨,可见作者高度的笔墨造型功力。其上方有钱允治诗云:“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点明了此幅的讽世主题。李士达的此画如钱允治的题诗一样,将民间歌谣形之于画图,带有通俗而又诙谐的情调。

《画览》、《画言》、《画学》、《画史》作为草竹道人与诸位画友开设的四个专题,与书画同仁分享古今名师名画名典名术,欢迎指点交流。投稿我们:artist@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