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就業底線將有效應對全球疫情後經濟風險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二個多月艱苦卓越的戰鬥,我國的疫情防控全線為“0”,但國外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經濟增長放緩將是不爭的事實,爆發全球經濟危機將是大概率事件,股市多次熔斷,黃金價格下跌,油價腰斬,匯市崩盤已經顯現,全球經濟恐慌。如何應對這場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鑑的後疫情的戰疫?我們需要深度思考,需要開具藥方,需要時間化解。


3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最有效的方案和措施,全面部署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穩就業;要求加快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有效補短板惠民生;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


第一,保生產,復產能。根據疫情持續向好態勢,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取消妨礙復工復產的不合理規定,讓更多務工人員儘快返崗,有活幹、有錢賺。


第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證明、收費等規定。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實要簡化手續,政府涉企事項儘可能網上辦理,儘快讓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


第三,發揮“雙創”積極作用,更多采取市場化手段促進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雙創”示範基地、孵化器等發展,增加大學生就業創業機會。鼓勵國家科研項目聘用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或輔助人員,其勞務費用和有關社保補助按規定從項目經費中列支。消除障礙,為多種形式創業和靈活就業鬆綁。


第四,減成本,解融資難。擴大創業擔保貸款對象範圍,對優質項目免除反擔保要求,緩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抓緊出臺公有用房對中小微企業租金減免的指導標準。鼓勵地方對讓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私有用房業主、平臺企業給予補貼。國有供電供水企業對疫情期間欠電費、水費的中小微企業不斷供、不收取滯納金。


第五,培育新崗位新職業,鼓勵靈活用工。

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雲。聚焦養老、托育、家政等就業潛力大的領域,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第六,穩投資、擴內需。推進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作為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內容,抓緊幫助解決各類所有制重大項目建設中的用工、原材料供應、資金、防疫物資保障等問題,推動各地1.1萬個在建重點項目加快施工進度。加快發行和使用按規定提前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督促加緊做好今年計劃新開工的4000多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後續項目儲備。對重大項目審批核準等開設綠色通道,儘快實現開工建設。

當地時間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高度稱讚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認為武漢新增病例為零給世界帶來希望。譚德塞呼籲各國團結合作,加倍努力,盡一切可能切斷病毒傳播鏈,拯救生命。通過一系列促進穩就業措施的實施,我們的企業和民眾增強打贏就業戰的信心,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兜住就業的底線,讓世界對我們刮目相看。世界經濟組織也會高度讚揚中國對世界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


汪張明 國家一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安徽省勞動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啟明星”就業指導專家,安徽省築夢創業導師,安徽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暨創業大賽評審專家,合肥市“啟明星”職業指導專家,有大型央企、大型民企工作經歷,有近二十年企業管理和企業服務經驗,工作區域涉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服務過三星電子、中糧、中國農業銀行、萬向等知名企業,對校政企合作有獨特的見解和研究。其《新常態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未來路在何方?》、《共享經濟下的就業》等文章被人民網、經濟網、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網、搜狐、CCTV證券等媒體發表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