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的文化人

文|只有青春

不管那个朝代,文化人都掌控着历史的走向,这些文化人有的

居庙堂参国事,有的写书著文章,有的开坛讲学传播思想,还有的搞科学发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的苦研中医,为中国的中医国粹添枝加叶。

我们对文化人再高层次一点定位,有所作为的读书人都是社会精英中的精英,也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大话”的意思是虚夸,不是真实的事物,一个人爱说大话,给人的感觉是不踏实,而中国人最被解构的名著是周星星同学的电影《大话西游》,把《西游记》按现代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胡乱编造,“only you”“你妈贵姓?”反正大话可以不用负责任,所以,后来大话《三国演义》,大话《水浒传》都可以乱来,有时候反而能吸引眼球或者开发现代人的另类大脑思维及搞笑神经解乏、解压。

先说明朝

的文化人。

中国的四大名著,以上三本都是明朝人写的,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就是文化人精英中的一些代表,在文学上还有《金瓶梅》、《牡丹亭》汤显祖、《封神演义》许仲琳、《隋唐演义》的褚人获,《说岳全传》的金丰、钱彩,等等。我个人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网名”,或者最早的“网络大咖写手”,大明的文学是古代中国最繁荣的一个时期。说实话我们现代人不管怎么“大话”,也虚构不出一个孙悟空,诸葛孔明,豹子头林冲,从大明开始,一个女人只要不守妇道,第一个想到的是潘金莲


所以,我们后人炒了那么多名著的冷饭,说白了还是对经典致敬,说一句对易中天教授不敬的话,#易中天#怎么品三国,也没有品出中国第五本世界名著。


大明还有那些文化人,四大才子,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有王世贞、唐顺之、何心隐、李时珍、徐阶、赵贞吉、李春芳等等,可谓人才辈出。明朝的文化、科技、军事、经济,文学,绘画,书法,艺术,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和发展,大明时期开始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农耕文明也进一步提高,医学国粹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在思想领域的思想家中,大明朝代是中国儒家思想活跃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出了王明阳这样的文化人大咖,还有朱潜,他的影响力,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这些人的思想,不只在中国,在日本,马来西亚,朝鲜、韩国,越南,整个东南亚的国家同时期的国学构建中都有王明阳,程朱理学的影子。


我们再来看庙堂上身居高位的读书人,李善长,胡惟庸,张居正,严嵩,海瑞。就连三宝太监郑和也“懂兵战,善航海”,他也应该归类成读书人。

李善长、胡惟庸辈是读书人,有了才华受到朱元璋的赏识做宰相,身居庙堂,权力集中,掌握着天下生杀废黜大事,恃宠而骄,有时候一些事情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所以,空有文化,即使一身才华,最后还是身首异处。如果居庙堂的这些读书人的良心坏了,这个社会也就衰败了,文化人都学严嵩,“严阁老”都成了读书人谋取功名的一代偶像,那么这样的国家还有希望吗?文化人只有学海瑞,国家清明廉政,国家才有希望,很遗憾,海瑞没有粉丝,大明的文化人,读书人都要拜到“严阁老”名下,或者搭上他这条线,才能平步青云,一路升迁。郑和几次下西洋,也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主要还是受朱棣的皇权委托,干一些公开的,半公开的朱棣私欲。大明的繁荣及衰败都绕不开以上这些文化人,他们一生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在左右着大明历史的走向。明末的崇祯皇帝也是一个勤政的读书人,文化人的皇权掌控者代表,可是,当天下的读书人都腐烂透了,不怎么读书的宦官太监东厂专权,搞得是朝廷乌烟瘴气,阴气冲天,崇祯他再怎么努力也扛不起大明那摇摇欲坠的江山。



清朝入关后,对汉文化具有侵略性,有压制,有打压,还弄过文字狱。

但是,他们的皇权掌控者却在一代一代的读书中被汉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墨家,佛教,都被吸收到满家文化体系中来,中国的传统诗歌,书法,绘画,戏曲,艺术及其它文学作品,都得以继续和传承,汉文化也一度得以发扬光大。但是,相对于前朝在文学领域,思想领域等方面,清朝反而不怎么开明。到了清后期,整个国家都搞闭关锁国,把自己的天朝大国弄的外强中干,已经搞上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这个国家来割一块“肉”划一块“地”,那个国家来“碰下瓷”,就能索赔几万万两白银。大清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家一样,先期的繁荣只是表象,后期的迅速衰败是必然,这是历史的选择。

满清的康熙、 乾隆、 雍正……包括那个末代皇帝溥仪,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那个不是读书人,那个不是文化人?

在思想领域,思想家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比卢梭还要早一百多年。顾炎武,怀疑君权,反清复明,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他主张“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王夫之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还提出,均天下、反专制、人民要有爱国理想。然而,这些文化人的思想却是皇权思想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的思想不能够公开由天朝大清大力推广,也就注定了这些思想昙花一现,无人传承。

大清还有那些文化人,比如,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此外还有陈梦雷、蒋廷锡、龚自珍等等……他们再怎么努力用思想和笔墨书写大清,为什么最终还是拯救不了大清?

因为庙堂上,读书人和珅刚开始为国家政事尽心尽力,等权利到手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让他膨胀了,一天只忙着收银敛财,那里还有心思为大清的子民操心。读书人曾国藩的湘军从南打到北,镇压太平天国战果辉煌,主办江南制造总局,可是,他只给后人留下了《曾国藩家书》这本精神财富,其它都成了过往烟云。读书人左宗棠只能对内打压太平天国,他那还有能力去收回沙俄侵占的贝尔加湖。读书人李鸿章在干割地赔款的事,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洋务运动的兴国之路。郑板桥这个糟老头空有报国为民之心,也只能画画竹子消消遣,难得糊涂后余生。



总之,路归路,桥归桥,不管我们后人怎么“大话”前人走过的路,行过的桥。读史开思,读书明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吏清则国强,吏浊则国腐,读书人,文化人都没了良心,一门心思升官发财,贪污腐败,那么这个社会将会灭亡,这是铁一样的规律。

我提“大话明清文化人”,也就是定位了文章的非严谨性,但是,以上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理论为支撑,并不都是天马行空,胡言乱语。

为了致敬明清的这些文化人,特记本随笔,提醒我们国家现在的文化人,要做社会的良心,而不是做出卖社会及国家的狼子之野心,特别是那些通过读书而身居庙堂之文化人


(谢谢你来过,请关注作者/只有青春,每天为你呈现走心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