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编内编外人员工资收入差几倍?

不管是在行政部门,还是在事业单位,甚至是国企央企,同一工作,同一岗位,身份不同,有没有编制,其工资福利相差非常大。


1、编制:行政部门中干部使用行政编制,工人使用工勤编制;事业单位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统一使用事业编制;国企央企虽然不实行编制管理,但也是按照编制管理办法,实行备案制,同样有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区别。体制内实行编制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政府运营成本,实行财政预算管理,以法规、法令形式对有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人员定额、职务配备等方面进行规定和控制。

2、编外人员:由于国家对机构编制都实行总量控制,为了简政放权,节省政府运营成本,还不断进行控编减编,精简机构和编制,因此,对于县区基层来讲,编制是稀缺资源。县区基层承担着政府职能的具体实施和发挥,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力量不足,只能采取各种方式来弥补。使用编外人员,就是其中一种,在编制控制之外,使用人事代理、合同工、劳务派遣工等临时工作人员,实行编外管理。

3、同工同酬: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岗位相同,职能相同,就要实行同工同酬,在领取劳动报酬方面不能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尽管岗位、职责相同,编外人员甚至承担更苦更累的工作,但工资福利却是天差地别。这里面虽然有客观上的因素,比如一些福利待遇,都要求在岗在编人员才能享受,例如公车补贴、福利、津贴、精神文明奖等,直接造成编外人员无权享受。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临时人员执行的工资标准不同,只是地方政府和人事、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居民人均工资水平和收入水平,研究制订的,并按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调整,其管理模式和晋升模式,远远不如编制内人员精细和合理,导致同工同酬只是劳动者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一种理想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