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

年少那时,

常常在想,

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

老师说,

红领巾的颜色就像国旗那般鲜艳,

象征着革命的胜利,

这是一种信仰,

是为了在纯净的心灵种下感恩的种子,

感谢先辈为我们开创的时代,

我们不用为了温饱发愁,不用上前线作战;

也指引我们从小就要懂得珍惜当下,

珍惜快乐与苦痛

对父母的孝顺,对朋友的真诚,

快乐要珍惜,稍纵即逝,却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

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

苦痛要辨析,她有自己的使命,别常把“不可能”放心上,

眼光放长远,其实,也可能,

当然,有时的看淡,也是一种智慧。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

红领巾的想法就是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提出的。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先儿童队诞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少先队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少先队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呼号时,右手握拳举起。回答:“时刻准备着!”

那时的少年,

佩戴红领巾,

怀着求知的欲望,

走进校园,

望着风中飘扬着的那面五星红旗,

那是朝气,

教室里书声琅琅,

老师常说。“读书的时候大点声,别学蚊子般嗡嗡,投入点感情去咀嚼回味,想得透,学也快。”

而如今,大部分人渐渐遗忘了曾经的美好,

老师忙着改试卷、备课,

学生扎堆一道道“世界难题”,

(二年级,老师布置作业,手写数字1-1000,终于,哭着写完了。)

家长无奈,也跟着熬夜,

我们都累了,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风景,思考,沉淀。

近来,数“一亿”粒米作业引起争论,通过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做法虽然有些欠妥,却值得推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寓教于乐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时代在发展,人们不该止步不前,创新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产物,多思考、变通,才能成长和进步。

为何佩戴红领巾,

是一份寄托,

期盼我们能读书成才,回报父母、社会,

我们带着期盼读书,

不只是成绩上的高分,

也为了自己、为了祖国。

为何常常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是家庭、环境、学校、还是自己的问题,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才能不负红领巾的期盼,

做个无愧那层鲜红的人,胜过满腹诗书,

至少我们心安。

先学做人,要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

做个好人,其实也是爱国。

成绩不理想可以慢慢学习、摸索,至少先做个对得起那面红领巾的人,不拿她开玩笑,尊重她背后的鲜红,学生要爱护她,家长、学校也要共同监督,不让唯利是图的奸商钻空子。

我们爱那面红领巾,

就像爱我们的祖国一样,

不允许别人去玷污、伤害她,

她是纯粹的,

尽管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

也别忘了红领巾背后的鲜红,

做个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