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不退缩 复工“我带头” ——乌兰浩特市妇女组织为防疫复工贡献巾帼力量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里,戴着口罩的陈红霞双手麻利地割着油菜。

陈红霞种植、管理着13栋大棚,现在她和家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大棚里忙活,加班加点采摘蔬菜。“虽然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但是也要抓好生产,现在我们收割、捆菜、装车、送货全程都戴口罩,我们在园区也算是种植大户了,就带头干,也让其他农民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战役。”陈红霞说道。

一场疫情突然袭来,红城的妇女同志纷纷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疫情形势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她们又开始为复工复产奔忙着。

陈红霞﹙左二﹚在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的大棚里忙碌着

冲锋在前,勇当阻击战里的“领头雁”

疫情来袭,乌兰浩特市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领导干部迅速集结,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其中,乌兰浩特市政府副市长王凤华显得格外忙碌。一连40多天,她每天坐镇指挥部办公室,安排部署人员调度、调配物资等疫情防控工作,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在疫情形势好转后,她又第一时间到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部门走访,督促学校做好开学前准备。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女性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坚毅;而在复工复产一线,女领导、女干部更是成了疫情防控与复工生产“双胜利”的“领头雁”。

乌兰哈达镇腰乐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齐千慧一边录制“接地气”的广播,用各种方法给老百姓科普防疫知识,一边又紧抓脱贫攻坚,通宵奋战为贫困群众整理档案,不落下一户;乌兰浩特市五一街胜洪社区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李晓辉,从早到晚坚守社区阵地……一张张女性面孔充满勇气和力量,她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和聪明才智,成为战“疫”群英谱里亮丽的一笔。

乌兰浩特市五一街胜洪社区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李晓辉为居家隔离人员送日常生活用品

绝不退缩,有责任担当的“巾帼英雄”

疫情当前,医护工作者无疑是冲在最前面的人。在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变为留观病房,科室的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接收留观患者、对隔离病房进行消杀、为疑似患者咽拭子采样……值得一提的是,感染科的15名医护人员全部为女性,她们在疫情防控初期几乎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用超强的耐力和勇气筑起了抗击疫情第一道“防护网”。

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监管大队女子中队的女警们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实施监管民警封闭式执勤值班管理,采取三班制勤务模式,并充分发挥女性细致、耐心、敏锐的特点,全心全力守护平安红城、平安监区;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国保大队民警孙志红成了值守点的“女汉子”,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乌兰浩特市设立了汉庭酒店医学隔离观察点,孙志红主动请缨到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

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每一个奔赴前线、不畏艰险的抗疫女性,都将成为疫情下的“巾帼英雄”。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正在紧张工作着

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国保大队民警孙志红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示范引领,撑起抗击疫情的“半边天”

捐款捐物达13万余元、持续为一线防疫工作者送午餐、每天午餐时间将熬熟的新鲜牛奶送到现场……一个个暖心举动的背后,是兴安盟女子商会持续不断的爱心助力。

疫情发生以后,乌市各级妇联组织及各行各业妇女姐妹积极行动,充分发挥“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创城大妈”等模范带头作用,映红抗疫的“半边天”。

疫情突发,一线告急。68岁的铁西街钢花社区“创城大妈”王杰主动请战到小区值守,她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抗疫快板《防控疫情要牢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防疫知识,现在她又开始带动“创城大妈”在小区巡逻,做好消毒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全国五好家庭乌兰哈达镇马晓霞一家积极行动,给乌兰哈达镇疫情防控监测点的工作人员送去3000多元的慰问品,又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网络直播,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疫情期间,乌兰浩特市妇女代表、古稀之年的李金萍每天到胜利街疫情监测点给工作人员送饭。作为“善举善美关爱团”的发起人,李金萍向关爱团发出倡议书,在她的激励和带动下,大家捐钱捐物,先后向乌兰浩特市红十字会捐款近万元。

萤火微光,汇成星河。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一个个平凡的“她”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撑起了城市复苏的“半边天”。

END

作者:谭艳丽 敖晓梅

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