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发了中国首个“红灯区”,也因此为国家带来了一个大隐患

“红灯区”,这个词语首先出现于1890年代的美国,因为,当时妓女会将红色的灯放在窗前,藉此吸引她们的顾客。

所以,提起“红灯区”这一名词,大多国人都觉得,那是:西方对于两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产物。其实,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才开始有了性解放的思潮,而在中国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全民性开放的空间状态。然而,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却是来自于当时明朝的统治者朱元璋。

我们都知道,朱姓皇室正是源于先祖的好色成性,与后代的上行下效,最终,使得明朝的历代帝王,大多风流成性,最后,将江山断送了。这样的历史并不光彩,不仅深刻反应出当时明朝蔚然成风的性开放的社会风气,还使整个社会都处于“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形态之中。

当然,明朝皇帝拥有随意与女子发生关系、寻欢作乐的特权,可是,这些皇帝却将“贪色成性”这一行为理解成了“与民同乐”。在当时,对于生活很是讲究的富家男人、女人都有着与“贪色成性”十分相投的爱好。比如说,明朝中后期,女人喜欢在服饰方面赶时髦,穿着前卫,男人则大多热衷于性开放这一领域。至今都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唐伯虎,便是当时风流男子的代表。

这群人日常生活不检点,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在明朝晚期的《板桥杂记》中,更是有着详细的记载:当时,男人与妓女寻欢作乐,在这样性开放程度十分成熟的社会风气当中,成为了众多男子的普遍追求。相对于女人来讲,追求外表的美艳、能够吸引男人眼球,也成为了很多女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爱好。

曾经,在朱元璋建国之后,就开始着手在服饰上恢复到唐制,将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重新引回汉制,尤其要在服饰上体现出“尊卑有序”的状态。可是,这样一来,众位女子爱美的天性受到了压制,以至于,当时的民间出现了很多不情愿的氛围。

对那些思想前卫的女孩子来讲,穿着惹眼、吸引男人的注意,才是最美的装束。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曾在京城掀起过一段时间的“马尾裙热”。这种服饰从朝鲜传入京城,富商公子和歌妓纷纷购买,使得京城一度以女子穿着这样的裙子为美。女人如此作为的最大原因,自是为了吸引更多爱慕女色男子的注意。

与此同时,明代风流男子们居然想出了“评花榜”这样的选美活动。

众人以为,传自于国外的选美活动,其实,早在中国明代就已出现。不过,区别于我们普遍认为的选美活动,明代的“评花榜”是在性工作者中选拔,入榜的女子都来自于妓院。妓女一旦入选“评花榜”,瞬间身价倍增,嫖资翻倍。

当年,真是一个名妓辈出的时代,比如: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等。至今为止,还会被后人提及的明代著名妓女,在当时的确是名震一时。大多妓女经常会聚集在南京夫子庙旁边的秦淮河边,相传,十里秦淮上空都是胭脂气味,那里不仅是文人、雅士、嫖客的聚集场所,还是中国明代出现的“红灯区”。

在一般的朝代,民间如此开放的性观念是不被允许的。而对于明朝来讲,性开放早已成为帝王“与民同乐”的一种表现。甚至说,从如此频繁的民间性交易活动中,我们更能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在宫廷之中的性生活是多么的活跃。

封建社会的普遍规律是:底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形态是受上层统治者直接影响的体现。

尤其在明代后期,民间的百姓已经达到了性解放的空前状态,这也正是明朝皇帝们荒淫无度的副产品,用“上梁不正下梁歪”形容此种现象,再贴切不过了。在明朝的很多皇帝中,他们的性生活发生频率相当之高,甚至,出现了性变态的现象。

后人看来,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在他建立明朝之初,便默认了妓院的存在,直接引导整个社会性开放的理念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秦淮河边繁盛的红灯区。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不但默许了底层社会性交易的存在,他本人还曾鼓励朝中要员去嫖娼、保养二奶。

本是应该给国民做出榜样的官员,居然在这一方面成为了带头人,如此,整个社会风气怎能不走向衰败。正所谓,世风日下,上行下效,结果,便是明代各位皇帝在代代相传中变得越来越好色,对于两性的态度越来越放纵。先祖打下的江山,在后代的皇帝中,也都成为了自己风流成性的资本。

在后人看来,“淫乱”二字是每个人一生最不应触碰的禁区。“荒淫无度”不光损害的是一个人的前程,对于统治者来讲,无疑是将整个国家的未来放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明朝末期,很多皇帝居然玩起了采经血、玩寡妇这样令人不齿的色情游戏,最终,将自家的江山白白断送了。

当今社会,“红灯区”依旧不被国人所接受。以古鉴今,无数史实说明,当整个社会的性开放蔚然成风之时,必然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从而,给一个社会、给一个民族带来无穷无尽的危机。

参考资料:

【《明实录·太祖卷》、《明史纪事本末》、《板桥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