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挣钱孩子却充值网游?心理学家:孩子极端叛逆的根源在父母

2020年的开年全民体验到了网课学习,学校开启了网络教学模式。孩子们也因此开启了在网上的学习生涯,家长们一步步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上网课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导致一些问题,本来以为是一些小事,但却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在孩子上网课的过程中,同事为了补贴家用,就去附近加工的工地上搬运水泥。

而令她特别寒心的是,前几日他发现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一直没有上课,而是去玩网络游戏,甚至利用他的手机账号给游戏充了不少的钱。

听到这个消息,第1个反应是十分的寒心,因为同事以为孩子在学习,所以并没有什么戒备。而竟然就让孩子以网课之名拿到了手机,充值网游。

所以我们在网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雷区, 防止孩子因此钻了空子,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后果。

上网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雷区

第一、孩子可能没有在学习

我们都知道网课是没有老师,没有同学监督,也没有课堂氛围环境的塑造。而家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待在孩子身边。

有时候我们不能过于相信孩子的自制力,上网课用到的设备是手机和电脑,他们面对这两样诱惑,很多时候他们都抵抗不了。

所以我们也需要给孩子一定的监督,这也是对他们的负责。有时候因为家长的懈怠,让孩子错过了学习的时间,浪费了学习的资源,在不知不觉间与别人家的孩子拉开了极大的差距。

第二、家长要注意手机里的网银数额

有些家长粗心马虎,不知道手机里到底有多少钱。而拿手机上课的孩子们,如果在日常观察中细致一点,就能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

就可以趁此给他们的游戏进行充值。我甚至还看到过一些案例,孩子们在充值完成之后会删掉家长的充值记录。而家长就在不知不觉间少了钱也培养了孩子,沉溺的不良品质,却毫不知情。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如果我们不注意一些生活中微小的东西,有可能孩子就会因此误入歧途。

所以关于网课的一些委屈,家长们也需要了解清楚,这样不会在毫不知情的时候被孩子“当面一击”。

孩子不心疼家长的血汗钱,拿去充值网游,更深入层次的讲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而如何避免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所有家长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如果我们不在意孩子的叛逆心理,那么在未来孩子有可能做更多超乎我们意料的事情。

我们该如何了解并且应对孩子的极端叛逆?

第一、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心理压力

心理学家路易斯·埃姆斯曾经说过:

“孩子的极端叛逆是给父母和家庭敲响的警钟。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不出现在他们自己身上,根源一般都是父母和家庭。”

前段时间热播大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就是一个聪明努力的学霸。但是在后期的剧情中,他却被父母逼的想自杀。他们的家庭模式其实也是压力极度压抑的模式。

虽然乔英子很优秀,但是他的母亲一直在逼迫她走向更高的地方。而单亲家庭带来的压力,加上母亲日复一日的威逼,最终他的情绪无处可宣泄,只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告知他的父母。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压迫,他们有可能不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情绪才是最恐怖的,如果孩子能够将情绪释放出来,那么说明他还有缓解的方法。

如果孩子什么都不说,那么父母反而需要担心,因为当他们真正爆发的时候,爆发的方式就不太乐观了。

第二、父母和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

教育学家蒙特利梭有名言道:

“如果你懂得了孩子的语言,他们会与你更拉近,因为你这里有他需要的帮助,他会对你产生异样的亲切感。儿童并非弱者,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声音,微笑和眼神都会成为彼此特殊的沟通渠道。”

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是极其重要。如果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喜悦,我们的赞赏,都无法被孩子感知到,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的心酸,理解我们的痛苦。父母们不要觉得和孩子差距过大,难以进行沟通,有代沟。

我们所言的沟通并非是那种知己般的交流,而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相互体贴的宽容,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以他们的视角看一看,也让孩子进入到我们的世界,在我们的角色上思考问题。

叛逆的孩子往往就是理解不了父母们的想法,只想与他们走相反的路。我们有苦难言,不会言,却导致误会变得越来越大,孩子逐渐走向极端,我们也越来越手足无措。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就现在开始学会沟通。

第三、父母言行一致

古代的教育大家孔子说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一回事,他们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孩子肯定不会服气。其实孩子从小就是一个父母的观察者,他们正在伺机而动。

我们在挑孩子错误的时候,孩子也在挑着我们的错误。我们想要让孩子严于律己,我们自己就要严于律己。我们不能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克鲁普斯卡亚说过:

“对于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才有底气和资本去教好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以人为镜,我们可以明得失。所以在父母们下一次义正言辞的教导孩子之前,要审视好自己有没有做好。

教育是一个漫长深远的过程。就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一样,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学家不断的研究加深自己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

每一个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对于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给我们的提示,千万不要等到他们走向极端叛逆的那一天,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