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盐湖区拿掉“第二教育局”!

运城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始有盐湖区。2004年,伴随着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盐湖区各乡镇的联校统一变为中心校。在21世纪的前20年,中心校作为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称为“第二教育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调整,中心校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盘活教师资源,区委、区政府精准研判,科学谋划,做出了实行中心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区教科局多方调研摸底,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方案,大刀阔斧,强力推进改革落地。

对于此次改革,教科局高度重视,局长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牵头,人事股负责组织实施,其他股室全力配合。4月10日,动员会召开,各中心学校迅速行动,仅仅3天时间,4月13日,各校“先立后破”,统一行动,统一挂牌,包片领导深入一线,与乡镇办负责人、校长共同揭牌。与此同时,各校紧锣密鼓制定改革方案,人员分流将在4月20日全部到位,全力以赴迎接初三开学。

本次中心校管理体制改革,旨在减少学校管理层级,使学校管理扁平化、高效化,中心校人员下沉,教师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改革后,取消现有的中心校机构,设立中心学校,承接原中心校职责。城区依托一所法人资格学校加挂中心学校牌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农村乡镇在法人资格学校设立中心学校,实行中心学校托管辖区学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非法人资格的学校,为中心学校下属学校,接受中心学校管理。中心学校辖区内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质量评价的“五统一”。

改革后,城区中心学校下辖的中小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其名称不变,财务管理和编制设置相对独立,接受中心学校指导和管理;每所乡(镇、办)中心学校只设一个独立法人机构(解州设两个),设立一个编制薄,建立一个财务账户,集中统一管理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

改革后,中心学校校委会由校长、执行校长、副校长、主教组成。校长、执行校长由教科局通过直聘和竞聘来聘任。副校长、主教由校长提名,教科局考核合格后由校长聘任。中层干部由学校聘任,报教科局备案。

改革后,城区中心学校设5个职能部门:办公室(党办)、教导处、思政处、总务处、综合办;农村中心学校、区直初中、区直小学设4个职能部门:办公室(党办)、教导处、思政处、总务处;城区其他法人学校参照区直初中、区直小学标准设置。所有内设部门职数一正一副,为学校中层干部,占教师编制,以兼职为主。

改革后,中心学校的职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按学校教职工总数比例来确定,初中不高于15%,小学不高于9%。除工勤人员外,教辅人员由教师兼任。

中心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由党组织决策,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行政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此次中心校管理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区“中心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拉开了盐湖区教育系统2020年“1+1”改革的序幕。中心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县管校聘”的第一步。在妥善完成此次改革的基础上,我区将在今年暑期全面实行“县管校聘”改革,届时,教师资源将盘活,教师积极性会全面激发,校长的教育治理能力也将全面提升,盐湖教育将迎来新的“春天”。

三路里中心学校

冯村中心学校

上王中心学校

西城中心学校

南城中心学校

东城中心学校

中城中心学校

北相中心学校

王范中心学校

姚孟中心学校

龙居中心学校

金井中心学校

席张中心学校

陶村中心学校

上郭中心学校

解州中心学校

泓芝驿中心学校

东郭中心学校

大渠中心学校

车盘中心学校

安邑中心学校

北城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