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瓦利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

麦瓦利是阿拉伯帝国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阶层,为第二社会阶层,由信奉了伊斯兰教的外族穆斯林构成。这些外族穆斯林亦称作“新穆斯林”,他们是阿拉伯帝国的独特产物,他们的社会地位及其同纯阿拉伯人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他们在各个社会领域里的贡献,特别是科研学术领域里的卓越成就,构成了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后,大量的纯阿拉伯人移居到了被征服地区,同叙利亚、埃及、北非、波斯等地的各族人民居住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在血缘、语言、文化、宗教上互相融合的多民族社会。

以波斯为例,阿拉伯人虽征服了波斯地区,消灭了萨珊王朝,但波斯人相对先进的传统文化被保留了下来,并被阿拉伯人吸收融合。客观上说,波斯人有较之阿拉伯人进步得多的城市文明与科学文化。由于这个原因,波斯麦瓦利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尤其突出。

波斯文化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始于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时期。欧麦尔是第一个设立国家机关、制定财务制度的哈里发,是伊斯兰帝国的真正奠基者。欧麦尔的绝大部分行政制度来源于萨珊王朝旧制,如货币制造、行省划分、行政设置、土地租税等。当时行政机关的文字工作主要由被征服地区的本地人担任,采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如波斯语、希腊语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7世纪末“阿拉伯语化”运动兴起才有所改变,而波斯在奈路兹节(元旦)收税、铸币、任命财政部长的习惯,从欧麦尔时期起,一直被延续到倭马亚朝末。

阿拉伯社会在大扩张前,处于氏族社会瓦解时期,氏族部落制是整个社会组织的纽带。伊斯兰征服的过程,实际上是阿拉伯封建帝国逐步形成的过程。阿拉伯人对于管理地域辽阔的新型国家没有经验,受被征服民族的影响是必然的,他们在很多地方袭用被征服民族的行政机构和制度,借鉴被征服民族的管理经验,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健全自己的国家机器。

被征服民族,特别是波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优越感。他们改奉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社会后,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干。在阿拔斯朝前期,几乎所有的国家要职都由波斯麦瓦利担任。他们将波斯的传统思想、组织机构、国家制度、管理模式等引进阿拉伯社会,甚至一些政治术语都沿用波斯人的,如“迪宛”(政府机关的一个“部”)、“维齐尔”(大臣、宰相)等。广大波斯麦瓦利的介入给阿拉伯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尽管他们也许是为了炫耀本民族的光荣,怀有强烈的民族情绪,有的甚至是出于贬低纯阿拉伯人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对于推动阿拉伯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倭马亚时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黎明时期,阿拔斯时期是其兴盛期。麦瓦利在发展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作用始现于倭马亚时期,至阿拔斯时期达到顶峰。在阿拔斯时期,伊斯兰教的各个宗教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高度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的优秀文化典籍,都被译成了阿拉伯文,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文化活动随之蓬勃兴起,阿拉伯帝国境内的麦瓦利学者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尤以波斯麦瓦利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