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坚持国学教育的人们,该不该放手!

疫情期间,学校不能开课,学生拥有了大量的时间,窝在家里!

家长安排孩子上网课的时候,有点为难了,有基本文化课,艺术班,特长班!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对于国学经典,似乎从不犹豫,直接滑走。

不经意间让我想起了。大家对于国学经典,比如诗词歌赋的一些评论!

先举一个实例:


这是一首诗,古人刻在石碑上,使用了藏头的手法。

这首诗。如果不知道藏头诗的特别之处,根本读不出原诗。

有一些国学爱好者,就认真的为大家解读了一下这首诗。

却不曾想,有人恶语相加,言辞犀利,冷嘲热讽。

“一天到晚不务正业”

“学会这个有啥用,能提高生产力”

“无聊”

……

戏谑之词,不绝如缕。

且不说诗词内容,藏头奥秘,但就这几个字,铁画银钩,遒劲有力,就没几个人能重现!流传后世,功德无量啊!

这种时候,我不得不想,这些评论是否真的有道理!

读史,读诗,虽然能让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前人的辛苦,整顿情怀,继往开来!

可是干这些的时候,我没有一分钱收入。

不止如此,看到情绪浓时,自己还要记录,浪费纸了;看到论点激烈时,自己还要烦恼一下;看到感情真挚时,还要替古人担忧!

一霎那间,我感觉到有点荒唐,为何我要做这些,为何我就不能容忍其他人批判国学,为何还要认真学习。

难道我就是两脚书橱,难道我就是掉书袋,难道我就是说书的!


图片来来源于网络

眼下常态

从三方面来讲:

首先:学校教育

学校,我这里有一个比喻,刚开始学校人少,老师少,学生少,就类似那种带学徒的小型作坊,虽然起早贪黑,但是辛苦度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过了一段时间赚了钱了,再找俩学徒!

这就有点小问题了。学徒多了俩个,加起来三个了,有道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三个人就有所争论了,做不一样活,吃一样的饭,不太好。合计一下,那就干的多,吃得多。最早的奖励制度就有了。

再往后学徒多了,老师傅一个人不行啊,那就再找个老师傅,一起教。

这问题就又有了,对于老师傅来讲,要看谁的学生好,对于学生来讲,那个老师傅厉害!

最早的竞争趋势就有了。

再往后发展愈演愈烈,各种分支就开始发展了,慢慢地形成了今天的学校。

一个学校好几十个班,每个班五六十学生。

以前的时候,老师会严格要求,现在的话没有必要了,费心费力不讨好。干脆来一句”这个考试不考“。

一传十,十传百。

那不经想,“考试考啥,学啥呗”

或者说,“怎么能让学生这么累呢,出题要出简单点”

国学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

再有,家庭方面

家长要陪着孩子学习,开家长会,家长群聊,慢慢的就要开始比。较了,不自觉的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

“给我背”,“给我抄”,“给我看”

家里边,“学习”俩字就是个定时炸弹。真要是硬来,都得爆炸啊。

还有,社会方面

犯罪条件越来越优秀,法律约束似乎有点弱不经风。

古人尚德,今人尚财。

甚至有人责怪学生,“天天去学校有什么用,挣得有我多吗?”

更有甚者,,“学那些狗屁道德有什么用,方便人家骗你吗!"

字字扎心,句句伤人。

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第一位老师是谁!

人非生而知之者!

第一位传道授业人是谁呢,无从得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传道不易!细细数来,有多少经典名著,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恬不知耻地来一句“古人的智慧”。

孔圣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圣人影响深远,智慧,品德,后人难比万一。

有人诋毁儒家理念,言辞凿凿,不堪入耳。我都好奇,这能给他赚多少钱,何必呢。

笃信圣人学识,到头来处处受制,反而方便了小人行事。

再也不敢责怪人家污言秽语,因为圣人不允许;

再也不敢雷厉风行,惩恶扬善,因为圣人不允许;

再也不敢直面善恶,因为圣人不允许。

歪理邪说盛行。


这是一幅动态水墨画

除了基本的文学,还有其他的传承也在渐渐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各种手艺人,围棋,京剧,皮影,等艺术形式。

对于孩子

有时候都怀疑该不该教孩子礼义廉耻!


一幅漫画,意味深长

在孩子们的口中,动不动就生产力,动不动就有什么用。千篇一律,异口同声。

难为那些为了社会长治久安奋斗的人们,有时候国学该不该放手,真的是,难以把握这个分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