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省金融局统筹“1410亿”复工弹药

撰文 | 古城校尉

编辑 | 简佳

疫情相对稳定之后,陕西省金融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具体部署,推动金融业加大支持力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战场从“抗疫”推进至“复工”。

4月7日,省金融局印发《建立普惠金融纾困机制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的通知》,可协调资金高达1410亿元,集中火力覆盖重点工程、中小企业,除了资金保障,更倾向于降低成本,普惠色彩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1410亿元的规模已构成“省内最大一笔专项保障资金”。


3机构出手 确保1410亿“复工专项”

《通知》开篇及时明确了复工专项资金的来源,分别由3家主力机构提供。

1:开行陕西分行:600亿元。

2:陕西信合:600亿元。

3:秦农银行:210亿元。

这个组合非常有意思。“开行+信合+秦农”这个组合的搭建,前者历来是“稳投资”的关键,后者则一直贡献于民营小微及涉农,“稳就业”色彩突出。

那么资金去向呢?根据省金融局“统筹规划、健全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整体要求,将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双向对接,符合条件者会及时获得低价且快捷的信贷支持。关于实施主体,金融棒棒糖意识到三大机构,都找准了定位。

例如国开行这一“政策性大行”,明确了600亿元用于“全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在战略新兴产业、能源供应、装备制造业等发力。我们想想全省3.4万亿大投资的背景下,开行的力量将倾注于这些迅速拉动增长的骨干项目,既解陕西发展的燃眉之急,也是政策大行的优势所在。

例如省联社这一“全省农信管理者”,则将600亿元全部投向民营、小微、涉农和春耕备耕,这一点其实一直是陕西信合战疫的主战场,自疫情爆发以来,其第一个让利1亿元保障90万农户的定存收益、第一个为270亿小微贷款集体展期至6月30日。而其一直强调的春耕备耕,在各国暂停粮食出口、纷纷讨论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显得更有战略性。

再如秦农银行这一“全国第5大农商行”,虽然设立时间短,但在任务分解中则更为精细,如10亿元用来服务疫情防控企业,150亿元用来支持省市重大工程,50亿元用来保“粮袋子”和“菜篮子”。金融棒棒糖认为,这和秦农银行本身面临激烈竞争的主体特质是吻合的,既承担了社会责任,也充分考虑了市场化生存。

结合此上信息,我们认为,省金融局明显在延伸战线。毕竟控制住疫情之后,金融系统在“复工复产”这一端口上,责任重大。


推动降成本 明确降费与延期

重点项目之大,中小企业之难,其实都摆在了桌面上,否则央行和各部委不会大招频出,在《通知》中,金融棒棒糖也看到了诸多最新实惠。

1:续贷:应续尽续、不抽贷断贷、不影响征信纪录是3家机构的基本表述。其中陕西信合保持了“展期至6月30日”的政策稳定,秦农银行亦明确“至(企业)正式复工前”均为宽限期,对这一期间所形成的欠息给予利息延期和支付宽限。

2:减费:开行陕分联合陕西信合及秦农银行,“对春耕备耕的转贷款资金下调转贷款利率30BP”。陕西信合“对新增民营及小微企业贷款下浮30-50BP”,“对疫情冲击的民营及小微下浮50-100BP的利率优惠”,对线上渠道“秦e贷”下浮50-100BP。同步应用央行“复工复产专项贷”,对普惠型小微企业及涉农经营主体贷款利率低至4.55%。秦农银行则对新增民营及小微下浮不低于50BP,对受疫情冲击行业下浮不低于100BP。

3:精准:如开行陕分对本外币、一带一路、助学助业,陕西信合对防疫企业、批零行业、肉、蛋、菜、奶,秦农银行对防疫物资和流通企业、受困企业等,都拿出了分类政策,以求精准施策、有效供给。

4:增信分险:由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上述3家机构合作,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三农”和小微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下调至1%以内;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下调至1.5%以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陕西金融局不久前批准陕西金资设立了“陕西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攻应急转贷,疫情期间免费服务中小微企业,也构成了增信分险的要件之一。

作为本土金融行业的长期观察者,我们发现上述政策既有延续性,也有突破性,尤其是显示出对“市场化原则”的尊重,如合理让利虽然是责任担当的显现,也是银行机构陪伴客户长跑的必然,如精准投放既不会造成大水漫灌,也不会破坏机构本身的操作逻辑。在我们看来,这种“将责任担当与商业可持续充分结合”的政府引导,一定会在执行层面取得高效的落地率,增强一线企业的获得感。


压力之下 金色引擎成色更显

2019年初,当省金融局提出“金融业要成为陕西发展的金色引擎”时,尚有一部分读者误认为这仅仅是对经济上升期陕西金融业的总结,而今天看来,在经济承压的阶段,金融业的作用更为显著。

让我们先看一看陕西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仅截取了投资端的表现,作为强投资驱动的内陆省份,民间投资下滑严峻,放到全国看,虽然属于均值附近,但作为领有追赶超越任务的陕西,压力已是十分显见。

这个情况下,如何有效支撑经济复苏,陕西省金融局显然冲在了一线。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总协调人”的抗疫工作走过了三个阶段:

1:以1月下旬疫情爆发为起点。在2月2日,省金融局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 确保金融稳定相关工作的通知》,迅速转入“突击战”模式,彼时一切的盯防重点是动员金融机构投入力量支持防疫抗疫物资的生产,可以说是“保物资阶段”。

2:以2月下旬复工预期为起点,省金融局进入了“复苏战”模式,此时一切努力在于与多个监管部门联手,推动金融机构为受疫情直接冲击的中小企业做好资金保障,这一阶段的标志是2月28日省金融局安排了“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布会,3家本土银行集体亮相,可以说是“保恢复阶段”。

3:以3月下旬大量复工为起点,省金融局进入了“支撑战”模式,此时到至关重要的就是帮助更多的实体机构恢复常态化生产,并基于省情突出了“大中小”通吃的局面,可以说是“保增长阶段”。

整体看来,金融棒棒糖认为这三波点穴战,都比较精准的切中了疫情环境下特殊的脉,而在“金色引擎”的引导下,“金融陕军”行动出色,已证明了引擎的成色十足。

1:监管层联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保监局、陕西证监局和陕西金融办多次联手,如2月11日联合下发《关于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这些统一行动极大的扭转了公众预期,让在疫情中产生不安感的从业者,对后市产生正面信心。

2:辖区机构踊跃出手:从西安银行1200万元捐助、西部证券1000万元捐助到陕国投联合迈科集团发起1000万级别的慈善信托,金融陕军打响了第一枪。很快,主业威力迅速释放,西安银行宣布因疫情逾期不计违约、长安银行承诺防疫企业3天放款成了本土商业银行的第一波,尤其是陕西信合动作频繁,其为480户防疫企业直接融资2.58亿元、将270亿元小微贷款全面展期至6月30日、为90万农户的定期存款让利倒贴,每一个动作都引来刷屏效应。

3: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无论是央行推动的“复工助力贷”,陕煤发行的“疫情防控债”、高新区应用的首单“复工险”,陕西金控5000万元对防疫企业的直接投资,本土金融业应用创新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更为显著的是效率,例如长安银行能够在33个小时就为生产医用防护服的新客户驰援2000万元,例如陕西信合在30多天内依托“央行复工复产专项贷”实现投放19.22亿元,占到全省银行业65%左右,这些都显示了“金融陕军”的突破能力。

4:政治担当的勇气:本轮金融战疫中,“金融陕军”的担当非常显著,一是大量的集体行动用于超级项目,如发改委建立了1200亿元资金级别的应急机制,将投向骨干工程建设,往常这种项目的对接周期都比较漫长,现在基本都是跑步前进。二是大量的降低费用,下浮利率、降低担保费用比比皆是,连陕股交都免除了原本就不多的挂牌费用。在大家都面临监管和考核的压力下,金融业能够如此“输血”,多年罕见。

结语:

让我们回到今天的《通知》上来,在4月初这个特殊阶段,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已明显是省金融局眼中的主体战场,前者的全局效应突出,后者的就业保障明显。但无论如何,内外环境仍然艰巨,作为观察者,我们由衷希望“金融陕军”能够在特殊时间“让金色引擎更有力量”。

陕西省金融局对此亦很有决心,如其2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所言: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保障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最终要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410亿!就在这场阻击战中!也必将显现其引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