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葡萄裂果原因及防治措施都在这里了

不少葡萄品种,一到转色期,很多果农就不再敢施肥浇水了,原因是怕葡萄裂果。一旦裂果,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大半年的投入都打了水漂,给果农带来沉重打击!

葡萄裂果多数是果实水分剧烈变化的结果,如果土壤较长时间干旱,果实表现缺水的状态下,浆果含糖增加,渗透压力增大,内部水势降低,吸水能力增强。此时若突遇大雨或者浇大水,果实通过根系或果皮吸收大量水分,浆果水分骤增,膨压增大,而果皮伸张性较小,承受不了浆果的压力而涨裂。膨胀超过细胞最大张力,发生裂果。

那么问题来了,引起果实裂果的具体原因都有哪些呢?

品种的固有属性:果皮厚度影响裂果,一般果皮偏薄时,裂果率增加,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

土壤水分不均匀:由于多年来,果农偏施化肥,轻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下降,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导致土壤含水量变幅大。如果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干旱,进入着色期后突降大雨或大水漫灌,土壤含水量大增,容易引起严重裂果。

施肥不合理:生产上往往前期施肥量不足,后期为提高产量,大量施肥,使二次膨大过度,造成裂果。在施肥时,也存在偏施现象严重,只注意氮磷钾的补充而不注重中微量元素特别是钙肥的补充,造成果实生长异常,从而裂果。

负载量不合理:不注意疏果疏穗,留果穗过多,果穗过大,造成果粒互相挤压,增加裂果的几率。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合理:葡萄果实的无核化和膨大、早熟效果均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实现,但过量、过早的使用调节剂常引起果粒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异常,尤其是单一的乙烯利,引起果实早衰,从而导致裂果。

病虫害因素:7~9月份葡萄易感白粉病,病处裂开后腐烂,另外蓟马为害葡萄,会使葡萄出现铁皮果,随后爆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的防治措施有:

设施栽培:考虑水分控制问题,可以考虑设施栽培,不仅能控制根系吸收过多水分,也避免了叶、果吸收过多水分,因而有效降低葡萄裂果发生,同时能使葡萄提前上市,增加效益。

科学施肥:葡萄生产要重视基肥施用,同时强调少量多次,周年施肥一般施肥3-5次,重视有机肥配合化肥,土壤调理剂,菌剂相互搭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协调使用,特别要注意补充钙、硼肥,而不是农户习惯上的,放在春季和彭果期一次施足。施肥方式上,注意开沟施肥和滴喷灌结合,适时通过叶面喷肥的方式补充微肥,严禁全年撒施。

合理灌溉:有条件的果园尽量使用滴灌灌溉,易于做到多次少量浇水,保证土壤水分保持稳定。天气干旱时,浇小水,勤浇水,落花后每隔5-7天浇一次水为宜,着色前防止土壤干旱。成熟前遇雨要及时排水,也可以在葡萄近成熟时,行间覆地膜,既可防旱,又可排涝,还可防止病菌滋生。

合理负载:保持叶果比为15~20:1,避免叶片过少,增强叶片调节水分的能力。健壮枝蔓留2穗果,中庸枝蔓留1穗果,长势弱的枝蔓不留果穗。及时除去副穗,果粒生长紧密的品种,要花前整穗,当果粒长至黄豆料大小时疏果,使果穗大小适中。

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采用乙烯利、脱落酸催熟剂时,适宜浓度乙烯利为500mg/kg,脱落酸为100mg/kg,必须在果粒有5%~10%着色时使用。

预防病虫害:开始花后至套袋前勿使用乳油或粉剂性或对果皮有刺激的农化品,慎用三唑类产品以免损伤果皮或抑制生长埋下隐患。及时预防炭疽病、白粉病和黑痘病,可用代森锰锌、噻霉酮、多抗霉素或嘧霉胺进行喷药防治。

结束语:防治葡萄裂果也是个系统工程,大家千万不要抱着神药的概念,万事喷药就能解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危险的,一定要把握住葡萄栽培的各个环节,不然到最后裂果时,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