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主演的《长江7号》到底是如何触动观众泪点的

“感动”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关键词。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富裕了, 更有感动的需求和满足同情心的能力, 也许是物欲过盛使得“感动”变得珍稀可贵。电影《长江7号》是呼应着这个社会主题的。它的过亿票房表明了其感动面之广和感动效果之强。

我认为该片的感动元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儿童和亲子之情, 二是类似儿童境遇的弱势群体, 三是具有儿童特性的小动物, 四是触动成人童年经历和情感的童话, 他满足了成人释放被压抑的童心心理的需要, 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一番。


一、儿童和亲子情

儿童和亲子之情是大众心灵的柔软之处。虽然当代人需要从现实和艺术中获得感动, 但见闻的增多、理性的增强以及影视文学鉴赏经验积累的增加又使人们越来越不容易被打动。儿童和亲子之情却总是具有最强烈的感动效果。

感人之情不外乎亲情、爱情和友情。爱情故事塑造得太多了, 还有什么样的爱情感人呢?应该说很难。人们的观念变了, 不再会为一辈子守候的坚贞感动, 更不屑于胡一刀夫人殉夫的这类行为。灾难或苦难中的爱情感人, 所谓患难见真情, 人心被打动与灾难或苦难有更密切的关系, 而非爱情本身。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不是以情感人,

是船头的浪漫, 是巨大灾难的震惊, 爱情在此不算什么, 而片中所言为逝去的爱人更好地活着的观念, 不仅中国人心理上并不接受, 即使西方人也未必就很赞赏, 更与感动无关。



《天下无贼》中那对贼男女的生死之情着实让人感动, 但是正常的人群中, 夫妻恋人张扬个性, 动辄分手。现代社会的爱情掺杂了太多现实功利因素:房子、职业, 甚至仅仅出于生理需求, 仅仅因为寂寞, 因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而去“相爱”。《大撒把》、《不见不散》中的爱情不痛不痒。池莉早就写过《不谈爱情》, 电影凭爱情感人是不容易的。再说友情, 本身就有些自欺欺人和让人提心吊胆的味道。《投名状》相依和相残的都是朋友。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的感情还是真挚的, 所以许多电影去战火纷飞或十年动乱的年代寻找真情。《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楚云飞的友情让人感动, 而到了《红色追击令》中, 罗江和正派特务冯伯元的友情就有些怪怪的了, 所以这种男性之间友情对于电影电视来说有些难以为继。当战友和同志之情成为过去时, 当代社会怎样的友情还能够感动人, 而成为影视的题材呢?我们不是说不可以表现感人的爱情和友情, 只是说有难度。

儿童和亲子之情则可以说是一个不会让人厌倦的感动元素。爱人之间会有审美疲劳, 但似乎不会有人看厌了孩子, 因为孩子像太阳一样常新, 而童年又会消逝。儿童世界是一个不涉及到功利的纯净世界, 儿童的言行、境遇和心灵总是让人心变得温柔。《小鬼当家》、《小上校》让人开心, 《妈妈再爱我一次》、《阳光灿烂的日子》让人痛快淋漓地倾泪。《狮子王》中的辛巴最感人的正是一个孩子的苦难, 他在这苦难中成长。只是当他成为万兽朝拜的狮子王后, 感动就让位于成人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了, 好在影片也结束了。


《狮子王》中穆法沙和辛巴的父子情让人难忘。父子情在亲子之情中可以说最具感动效果, 这是因为传统中国的父子关系是贾政和贾宝玉式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塑造一种新的父子关系, 《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以这种大小男人间的温情感动了人。《新少林五祖》中洪熙官的儿子文定是最出彩的, 洪熙官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场面让人难忘。

《长江7号》选择儿童为主人公, 表现艰难处境中的父子亲情, 这是其感动效果的基础。

当然, 父子情不一定就感人, 那还取决于怎样演绎这种亲情。民工周铁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送他上贵族学校, 他的老板却只送孩子读普通学校。也许这种做法值得质疑, 但是这种爱却不容质疑。他尽力去满足孩子的要求, 又并不像许多中国父亲那样在儿子面前装腔作势, 而是让孩子了解父子俩的现状, 承认自己的低能, 经常鼓励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达观, 随和, 又尽力而为。儿子小狄受他影响, 有良好的心态,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 可能受各种坏的影响, 小狄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有着《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的一些毛病, 甚至不能排除向《包氏父子》中的小包发展的可能。



由于父亲的管教和关爱, 他还是比较健康地成长着。父子俩有冲突, 有互相的怨怪, 而且孩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不满、轻视、不屑和无可奈何等等都是存在的。这些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患难情感面前都不算什么。听说父亲死讯后, 他只想睡觉, 绝望地期盼着睡醒了父亲就在身边。

此情彻底摧毁了成人世界用重重理性构筑起来的堤防, 观众莫不欲泪和倾泪。曾有不少观众觉得《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哭得太多了。母亲作为女人, 难免容易下泪, 这种泪水的感染力不是很深。父亲是很少有泪的, 而周小狄的泪也不多, 父亲不给买玩具还打他是一回, 父亲死了他痛哭一回。前一回让我们为孩子和父亲心酸, 孩子的愿望多么简单, 而父亲有多么无奈;后一回痛哭, 则足以感动所有的观众, 感动他们很久很久。

我国以儿童为主人公、以亲子之情为内容的不多, 而且常常用成人观念去塑造孩子, 尤其不注重和不擅长表现父子情。《长江7号》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 达到了强烈的感动效果。

二、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和儿童有着许多一致。他们本身是无力无助的, 需要关怀和眷顾。许多人都有弱势经验, 即便是富家子弟, 在儿童时代也会有无助感, 这是人类普遍拥有同情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儿童出于自身无助的感觉会充满了同情心和畏惧心, 但是成人却会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 在日复一日的社会与家庭事务中渐渐麻木, 接受一切, 面对一切, 对苦难视而不见, 甚至对生死都无动于衷。儿童却会非常在乎那些微小的事情, 而且充满了理想和幻想, 不能接受一切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不公与不幸。

很多人对成人社会的弱势群体是不大在意的, 一方面自顾不暇, 另一方面觉得是命运, 是机遇, 是先天背景和客观条件使然, 认为差别是天经地义的。但对孩子这一弱势群体则充满了关爱。这种关爱让成人麻木的心灵透出阳光, 照射到其他弱势群体身上。可以说孩子会唤起人们普遍拥有但被理性和社会环境压抑的爱情与温情。


《长江7号》中的主人公周铁作为一个民工, 属于当前最主要的弱势群体。如果说民工作为弱势群体还不足以让大众动情的话, 那么民工孩子的命运在触动大众内心柔软之处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关注其父母的艰难命运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在现实中, 社会对民工命运的关注与某些恶性与极端事件的发生有关, 这些事件惊动高层, 又通过媒体引起大众关注。不过民间更多关心的还是民工的孩子。《马大帅》中主人公努力要办一个打工学校。《读者》和一些大媒体也报道了民工孩子的生存和教育状况。《长江7号》选择民工和他的孩子为主人公, 是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个艰难生存着的底层民工, 和强势群体一样有孩子,

同样有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和甚至更深切更无私的爱, 有美好的生活愿望, 而且还朴素地坚持着传统的社会美德和理想, 鼓励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层人”反倒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 常常对单位和国家抱有怨言。周铁的孩子需要呵护, 而同样处于弱势、需要社会给予更好劳动条件和机遇的民工, 能够给予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以足够的支撑吗?事实上他是在苦苦支撑, 并且透支着自己的身体。他的死亡虽然是偶然事件, 他的支撑难以为继却是真实必然的。孩子唤起我们的同情心, 于是我们同时为民工和孩子的命运担忧。古代官吏讲究爱民如子, 今天的弱势群体, 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爱子一般的关怀, 而不是用成人看待成人的方式, 一味要求他们自强自立, 并且计较他们的缺点、弱点乃至过错。

富裕的父亲给孩子很多很多东西, 弱势民工为孩子奉献的甚至是生命。周铁和小狄这两个弱者和更弱者的苦难亲情相叠加而达到了相乘的感动效果。


三、小动物

宠物是近年来的流行词。以前, 猫是用于捉老鼠而保护粮食的, 狗除了看家, 还可能有一个功能:年终猪肉不够狗肉凑。如今, 当人们缺失亲情, 便移情于宠物。小动物尤其牵动人们的情怀, 因为小动物与孩子有着类似的特性:可爱, 可怜, 绝对地依赖和忠诚于人。很多人应该见过, 小孩子一面挨着母亲的打一面往母亲怀里钻, 这种驱赶不走的依赖和成人世界的不信任和易变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能够给予人们极大的安慰和寄托。人们在关爱小动物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长江7号》中的宠物狗, 可以说是小狄的一个化身, 是一个外星弃儿, 和丧母的小狄一样可怜。它还是小狄心愿的化身, 能够帮助它实现一些愿望, 比如, 将垃圾堆捡来的烂苹果变成好苹果, 将破电扇变好。由于父亲的教育, 小狄并不想像王葆那样借助宝葫芦的力量去做不该做的事, 所以, 当他要干坏事时, 外星狗就给他喷了一身狗屎。小狄最大的担忧和恐惧莫过于失去父亲, 外星狗最后的功能就是替小狄救活了他的父亲。《长江7号》将人们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对小孩子的怜爱汇集起来, 从而成为“催泪弹”。

四、童话和童心

不知道周星驰有没有看过童话故事片《宝葫芦的秘密》。他的外星狗更接近于宝葫芦, 他的电影也更像一个童话故事。二者的区别是, 《宝葫芦的秘密》作为童话可以说主要是给儿童看的, 主题是教育一个不爱学习的儿童不要想入非非, 要依靠自己努力。《长江7号》则是主要是给成人看的童话, 是在成人面前展开一个他们久违了的儿童世界。人之成人, 并不会告别儿童世界, 只是深深掩藏童年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空中楼阁一般的美好梦幻。成人世界是一个没有梦想和幻想的世界, 人们会压抑自己的心愿和欲望, 并为自己想入非非的白日梦感到羞愧不安, 从而彻底摒弃和忘却。只有进入童话语境, 在似真似幻的儿童世界里, 这种原初的本真的东西才能够得到释放


弗洛伊德说创作就是白日梦的艺术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聊斋志异》就是借狐仙鬼怪补偿着作者内心的缺憾, 发泄他心中的不平。不过一部作品未必就仅仅是作者的发泄与补偿。

《长江7号》先让人们进入到周铁和小狄的情境中, 体验那种底层的无奈和命运的不公, 然后再用外星狗来帮助这对父子实现他们小小的愿望, 并在绝望之际给予他们希望, 慰籍观众感伤无奈的心灵。

周星驰的童话虽然有魔幻色彩, 但还是现实主义的。飞碟和外星狗是不会有的, 处于困境甚至绝境中的民工和民工的孩子却很多。这需要我们观众——大多数是都市人——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 去联想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境况, 培养社会正义与公平意识, 多一些社会责任感, 少一些怨艾, 做一个周铁所谓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更加关爱自己的孩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