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漆藝巨匠請到“金繕”裡

今日,分享一篇好文。

柴田是真

(1807年3月15日) - 明治24年(1891年)7月13日)、

江戸時代末至明治中期的漆工家、絵師・日本畫家。

復興了青海勘七首創的青海波塗、

首創青銅塗・四分一塗・鉄錆塗・

砂張塗・紫檀塗・墨形塗

等新技法並運用在了漆器以及刀裝具上。

小知識:青海勘七

江戸時代前期の塗師。生沒年不詳。元祿年間(1688‐1704)在江戸活躍的人物。是青海波塗的創始人。


我第一次知道柴田是真是在五年前,

買了他的一本極厚的作品集。

裡面有各種用大漆創作的作品。

相合,文箱,印籠,硯箱, 紙本漆絵等等。

那時候的我還是小白,

雖然大學時候選修做過漆畫,但是現在回想起來,

當時用的恐怕都不是大漆。

買到柴田是真的這本作品集,彷彿打開了一扇門,

原來大漆可以做出那麼多質感,

鐵鏽斑駁的效果,青銅的效果...

以前我總以為用大漆做出來的作品,是光溜溜,像鏡子一樣的。

當時翻到這一頁時,震驚了。

居然也是用漆做的!

於是全靠自己的想象,試驗性地做了做。

把這些有趣的運用到了修修補補中。

也算是早期的“不一樣的金繕”了。

現在知道要做高蒔絵,可以有幾種方法。

那時候的我只知道反覆用漆把平面堆高。

每天2遍,每次要薄,不然會起皺。

也是花了2個月左右吧。

未成熟的青海波紋。

這個盞問題多多,又是窯粘又是缺。

我琢磨著做了個工具,把青海波紋的雛形做了出來。

再在上面做銀消粉。缺肉的地方用的是銀箔。

現在看看也還好,當時沒有跑偏。

​今天小編就和分享到這了,大家記得關注哦!小編認為,應當將傳統工藝品與現代的空間美學相結合,碰撞出不一樣的感覺。

小編的文章種類會比較多一些,但都是小編喜歡的才會分享出來,還望各位多多支持,小編其實是一位漆器製作人哦!!!

以後還想看到更多的藝術、漆器、各種手工藝品的知識,記得關注小編哦,記得點贊!!!留言的小編會一一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