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麦芒扎手,更扎心



【关键词】

田间收麦 抱子拾穗 赋税沉重 为民发声



【诗词导语】

说到丰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稻谷满仓、麦浪翻滚的喜庆画面。田间地头上,大家席地而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家小院里,整上俩小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按说这丰收是好事,可有位诗人,却在这丰收时节眉头紧锁。此人便是经常为底层民众代言的香山居士——白居易。他,曾经为横征暴敛下的卖炭老者而出头,也曾经为身世飘零的琵琶女而落泪。而今,他又站在随风起伏的麦浪前,为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呐喊……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词大意】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重点字词】

1、刈(yì):割。

2、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4、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5、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6、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7、丁壮:青壮年男子。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9、惜:盼望。

10、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

11、悬:挎着。

12、敝(bì)筐:破篮子。

13、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14、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15、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16、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

17、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

18、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19、尽日:整天,终日。



【一诗一练】

1、下面的字都选自白居易名作——《观刈麦》。其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D 、晏yàn 携xié


2、《观刈麦》中,哪一句直接揭示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  )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C、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D、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观刈麦》中有两句诗与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中的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出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B、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C、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D、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观刈麦》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A、表达了麦收时节,农民全家齐出动,辛勤丰收的喜悦之情。

B、通过对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出作者自己作为官吏,不下地干活却饱食禄米的愧疚之情。

D、揭示了当时赋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以下选项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揭露出朝廷和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麦子时的辛苦景象。



【参考答案】

1、B

解析:“饷”的读音应为“xiǎng”。


2、D

解析:D选项说的是农民为了缴衲朝廷的赋税而将家田卖尽,只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可见劳动人民的艰辛穷困皆源自不合理的赋税。另外三个选项中的句子都在描写农民的劳动状态,但并未揭示出原因。


3、A

解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他们再累再热也只有忍着。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从侧面暴露了刈麦者的艰难处境。这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可心里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炭才能卖个好价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4、D

解析:A、B选项与诗词的内涵大相径庭,可直接排除。C选项是一个误导,诗人在诗中的确流露出了愧疚之情,但诗人的本意应该是通过自我批判来揭示朝廷的苛捐杂税对劳动人民的戕害。因此选择D项。


5、D

解析:D选项的解释有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劳动人民并非是叹息夏日太长,而是珍惜夏日的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