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八:审美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只是《吕氏春秋·有始览》的一句话,也就是说知道了美丽可以被认为是丑陋,丑陋可以被认为是美丽,然后就能知道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了。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这是蔡元培老先生的一句话,审美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旦具体实现出来,哇,我国的普遍审美,除了丑没毛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有人说,中国人如今的审美观太单一了,开始走向以新一代女星为代表的“锥子脸”时代。然而,也有人拿出老一代女星盛年时期的美照,以缅怀无整容、无PS的天然美时代。可见,大众的审美观并不单一,也毫无问题。锥子脸可以是美的一种,但圆脸、方脸、鹅蛋脸、长脸同样可以出美女。审美真正的问题出在病态的价值观上:我们认同多元化的美,但对呈现到大众面前的女性,却有着严苛的审美标准,即白瘦美+锥子脸。

其实上面只是注重了表面的外在美,而忽视了真正的内在美,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孩子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人活天地间,总是与客观事物存在着交集,这些客观存在着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会能动的产生反映,即是审美。所以,当没的事物与具有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的人和谐统一时,我们就会认为他是美丽的。生活中有无数的美,如桂林山水、维纳斯像、《蒙娜丽莎》、《月光曲》、丰收的原野、壮阔的劳动场景等等;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段美丽的往事、一处亮丽的风景;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无义不是美好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是对审美最好的诠释。

山岗上的秃树,外表极其简陋,那光秃秃的树干和枝条都在预示着生命的凋零,但是它曾经的过往经历,承担的风雨,却不能不让人心生不舍,那是我们心中的圣地、净土。所以,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