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古文化精品推荐:东华录稿本一套(16本)!

在中国艺术的收藏江湖中,藏书堪称是顶级收藏。这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

古籍收藏家韦力认为,目前古籍市场中主要有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等,其中宋元刻本、明清以及民国的精刻本、名人信札都是拍卖场上的“常客”,但并不是所有上拍的这些古籍都是市场价格与价值并存

编年体清代史料长编。有"蒋录"﹑"王录"两种。乾隆三十年(1765)﹐重开国史馆﹐蒋良骐(字千之﹐广西全州人﹐乾隆辛未进士)任纂修﹐就《清实录》及其他官书文献摘录清初六朝五帝史料﹐成书三十二卷。全书内容按年月日顺序排次﹐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通称《蒋氏东华录》。蒋录失于简略﹐但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清初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蒋良骐在国史馆时,得以遍阅清代历朝实录,掌握许多宫廷秘闱,就《清实录》、红本等书,边读边抄,将资料逐年编排,"凡朝章国典庆礼大政,与列传在关合者",有时会用纪事本末体。因国史馆当时设在东华门内,因此书名为《东华录》。《东华录》掌握许多宫廷深闱,孟森考证蒋良骐当时所见的"实录"与后来的"实录"内容上有不同之处,后来的"实录"有大量的删削动作,故"蒋录"多载有"实录"所不载的内容。

如顺治元年史可法答多尔衮书,蒋录据原札录书,而"实录"却未记载。又如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来到皇宫内院",则"实录"不可能记载。蒋良骐不仅抄录"实录",有时还加入其它史料,如康熙二十七年,御使郭琇参劾大学士纳兰明珠,《清圣祖实录》没有收录参劾文,此文则由蒋良骐从郭琇的《华野集》中辑出。又如永历桂王朱由榔致吴三桂书,许三礼劾徐干学之事,皆实录所不载。流传刊本

《东华录》中后三朝的版本较多,又略有差异。解放后国内没有出版过,而现国内各大图书馆及研究机构藏本多有残缺,对清史研究造成诸多不便光绪年间,王先谦仿蒋氏抄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史料,辑为《东华录续编》,凡二百三十卷。由于之前蒋录失于简略,王先谦对"蒋录"则重新加以详编和补充,光绪十年(1884年)成书,称《九朝东华录》。王录虽后出,但亦有不及蒋录之处,御史彭鹏两疏纠弹李光地,出自蒋录,而王录缺载。后潘颐福又辑咸丰朝《东华录》,凡一百卷;王先谦本人再辑同治朝《东华录》一百卷,合称《十一朝东华录》。朱寿鹏再辑光绪朝"东华续录"二二〇卷。

最近有幸海选到来自浙江胡先生这一套东华录,也更加能够看出胡先生本人对古籍的收藏热爱,此套东华录即将在台湾中正举行大型秋季拍卖会,届时请各位到场准时举牌竞拍!!!与您相约台湾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