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他写的文学经典,是每个人心灵的成长之书

巴尔扎克说:“尽一切代价,赶上你的未来”。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平凡而喜欢平凡的人很少。

他们一边努力,一边告诫自己,前程就像那座远方的山岗,高耸直立,虽然让人望而生畏,但只要艰难爬过,上面的风景定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事实总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我们会满载希望而来,也会败兴而归。

其实,归根结底,不是我们不够努力,是我们失去了自己原本最珍贵的东西——初心。

因此我们更应该明白,追求自己所想、所愿、所爱之事,这不仅是生而为人的根本,也是让我们变得幸福的根源。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1812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他一生努力,笔耕不辍。

他身处社会底层,关心人民的疾苦,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开拓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觑。

提及查尔斯·狄更斯的一生,一波三折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

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一名职员。

父母婚后生下八个孩子,查尔斯·狄更斯排行老二,姐姐只比他大两岁。

1821年,查尔斯·狄更斯入校读书,写作悲剧《印度君主米斯纳尔》。

1824年父亲因负债被捕,关在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随后母亲伊丽莎白携自己年幼的子女也迁入其中。

此前,查尔斯·狄更斯已在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因此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

不久父亲约翰·狄更斯获释,全家住在索默斯镇约翰逊街。随后查尔斯·狄更斯离开作坊。

后来在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的查尔斯·狄更斯被不列颠通讯社派往议会当采访员。

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很快查尔斯·狄更斯被迫辍学,先后在艾里斯和布莱克默的律师事务所当学徒。

随后狄更斯又遇上了两件大事,一是他的戏剧天赋被发掘,剧院有意让他来面试;另一个是他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

但这两件事并没有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先是因为自己的一场大病,耽误了去剧院试镜的时间。

后对喜欢的女孩玛丽娅求婚被拒绝,这让他十分懊恼。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第一个短篇故事《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立即被采用,受到极大的鼓舞。

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往后的一生中他更是展现了惊人的创作天赋,《尼古拉斯·尼克尔贝》、《教堂钟声》、《意大利风情》、《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应运而生。

1861年8月,《远大前程》单行本出版。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时期,正是维多利亚前期,狄更斯的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相符合。

他以写实笔法揭露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贪婪、资产阶级的卑琐、凶残,深切同情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

与此同时,狄更斯又是愿意相信美好的,他用浪漫主义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美好的社会和人生。

世俗的桎梏会让人失去自我,也会让人明白,虚无缥缈的前程总是美梦一场。

真正的远大前程,是我们对现世社会的真实思考,是对小资产阶级的反抗与争斗,是真正的实现自我意识上的觉醒。

《远大前程》一书便是查尔斯·狄更斯思想的凝聚与升华。

书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社会底层人物皮普。

他是无数社会底层人物的缩影和象征,真实、胆怯、虚伪。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本希望平淡度过自己的一生,却意外继承一笔财富。

这财富带领皮普走向人生巅峰,但走向巅峰的同时也意味着他的美梦即将粉碎。

去伦敦之前的皮普是个普通的铁匠学徒;去伦敦后的皮普却成了一个被人敬仰的绅士。

后者给了他身份和地位,给了他光鲜亮丽;也给了他束缚与禁锢。

空虚、寂寞是他摆脱不掉的噩梦。

他用别人的财富成就了自己,也失去了自己。

从小父母双亡,与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从小便和姐夫乔受尽母老虎姐姐的欺负。

皮普从小便喜欢姐夫,他将自己定义为如果只是这样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到时候能同铁匠姐夫学一技之长,平淡度日也是好的。

然而,命运时刻不会忘记小小的捉弄一下别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馈赠,皮普的生活从地狱到了天堂,从不知名小村庄的下等人变成了大城市一个受人尊敬的绅士,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以说皮普心性和生活态度的改变是必然的,他的内心慢慢会被财富和优越感所侵蚀,侵蚀掉他曾经最珍贵的品格——诚实、善良。

随着皮普人生的扭转和内心的改变,皮普的生活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酷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皮普终于知道了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逃犯马格韦奇的资助,此时他内心的感激和骄傲彻底被击碎了。

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和郝薇香小姐的养女艾斯黛拉一样可怜,自己并没有什么好运气或是远大前程,自始至终只是别人报复上流社会的工具。

皮普陷入了深沉的矛盾和痛苦中。

实际上,无论皮普怎样选择,知道真相后的他内心早已变得不再平静。

他被这即将破碎的“远大前程”深感忧虑,他厌恶马格韦带给他的不安全感,但同时又害怕财富和地位的消失。

那时,他将会再一次回到底层人当中,多日建立起来的上等人的自尊将会不复存在。

他想要选择,却又别无选择,最后只能凭借自己仅剩的良知,选择善良。

最终,皮普的远大前程支离破碎,无迹可寻,他从现实中醒过来。

从海市蜃楼到活生生的现实,别人馈赠的远大前程是多么的脆弱,明白了真正的前程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

狄更斯在书中曾写下这么一句话: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其实在我看来,狄更斯这里的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

更是对生养自己村庄的一份眷恋,是自己不忘家人无私给与的那份亲情,是不被浮华所蒙蔽双眼的坚守,是心灵的家园。

狄更斯是英国批判主义作家,他细腻的情感,情节的铺垫,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这部作品中,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回味。

与其说这是一本对主人公皮普救赎的书,不如说是对我们思想的一场慰藉和救赎。

面对看似美好的“远大前程”,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

生活像一座迷宫,通往终点的每条线路都清晰可见;也像一个圈,每个人都回到原点。

我们不能忘却疲惫和艰辛,因为这一切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们也不能忘记去追寻,那个本该美好的人生。


转自:佛晓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