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用“哭鬧”威脅了?按李玫瑾教授的方法,輕鬆制服熊孩子

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有過這樣的一個研究結論:孩子如果出現了什麼不好的行為,那麼一定和家長是有關聯的,往往都是家長的言行舉止才造成了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利用撒潑打滾來達到讓家長滿足自己的目的時,其實不用一下就判定孩子的不是,小孩子做出任何行為都是符合情理的。不過家長要堅持四個基本原則,才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方式。

像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小孩如果是想要擁有某個事物,那麼第一時間肯定不是想辦法,而是通過哭鬧來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讓家長作為自己的獲利人。每當家長遇到這樣的情形時,總是圖省事,滿足他們;或者是打罵教育,暫時壓下孩子的想法。其實這都是不可取的,父母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小的時候,哭鬧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因為不耐煩就直接對著孩子撒氣,這樣會讓他們對父母感到害怕。家長要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更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明白這種行為的不好,以後就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

孩子無理取鬧時要認準四個原則,不能輕易改變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把“哭鬧要挾”當作正確的事時,家長要堅守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不要打,孩子本來就小,如果一有什麼就打孩子,這樣並不公平。

第二、不要責罵孩子,會讓孩子心理留下陰影,長大後也會有不文明的表現。

第三、不要試圖說教孩子,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對家長的大道理是不會理會的。

第四、不要徑自離開孩子身邊,孩子本就是想借此要挾家長,家長就不要離開,就一直看著孩子,等孩子不鬧情緒為止。

這四個原則對於家長應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時,是非常奏效的。他不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而且還用最溫和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孩子以後也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孩子的行為其實被家長影響的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更加謹慎才行。

除了做到4個基本原則,這3點也很重要

1、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內心肯定是有什麼訴求,在這時,家長就更應該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到底為什麼會這樣,讓孩子懂得怎樣正確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更要著重保護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要讓他們覺得父母對子有任何怠慢或者是敷衍。

2、正確應對孩子的叛逆時期

孩子處於兩、三歲的年齡時,會開始產生叛逆的行為,家長也會感到難做。其實孩子在這個年齡,他們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並不只是滿足於之前的順從父母,孩子也有了自己的主張,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並不是說這樣就沒有了家長的權威,而是孩子也需要屬於自己的獨立意識。


3、通過繪本引導孩子情緒

兒童繪本是現在很受歡迎的兒童教育讀物,家長可以通過兒童繪本引導孩子懂得如何發洩自我情緒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在繪本內容的基礎上,家長在延伸拓展更加符合小孩子心境的事例,讓他們明白想要得到什麼事物,就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去獲取,而不是撒潑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