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战疫情,阅读伴成长!


特殊时期,阅读经典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面对灾难,经典镌刻人性的高贵

对抗逆境,经典传递勇气和力量

那些穿越了时空的文字

记录着人类历史长河中

类似的遭遇、相近的感伤


谁在脆弱无助,谁在悲痛仓皇

谁不愿守望家乡,谁不想偿还善良

谁不曾执手相看泪眼,谁不忘掌灯把我们照亮


经典是以梦为马,保卫信仰

经典是身在沟渠,远望星光



《终身成长》



疫情期间,得空阅读了《终身成长

》这本书。

终身成长》是获得2017年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的学者Carol Dweck所著。Carol Dweck是横跨教育和心理学的学者,她对“失败”这个问题感兴趣,经数十年思考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培养“成长型心态”以战胜失败的理论。该书是对成长型心态的全面介绍。

成长型心态是指个体认为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是无法改变的固定实体,而是持有智力或能力可锻性的信念,认为自己的能力会随着努力而提升,我是可塑的。因而,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相信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更适应性的解决问题能力。《终身成长》对成长型心态在商业、体育、人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而19年Carol Dweck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证实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我想,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帮助学生们树立“努力是发展智力的一种手段”“我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这样的思维和观念,也许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成长。

Carol Dweck本人对一个问题,潜心研究,实证数据说话,值得学习。

于我而言,教育初心不改,在路上。


@牛宏伟老师


《转念》



拜伦·凯蒂的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

我们都在寻求别人的认可和爱,其实我们缺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和爱。我们本来就在爱中,却不自知,还在苦苦追寻,自寻烦恼。

强烈推荐每个人都看看!

能够救你的那个人,一直都在你身边,那就是你自己。如果你觉得痛苦、疑惑、愤怒,那是你还没有学会接纳,没学会爱自己,当然也不会爱别人。

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的念头,而我们的念头往往是片面的,偏执的。若能换个角度,甚至转个念头,你可能发现最初那个念头的反面也是对的。

转念练习帮助你更全面看待我们的念头,而不会被困在那些未经思索的片面念头里。


@李刚老师


《蒋勋说文学之美》



泥土的温润、树叶的青绿、市井的烂漫、文人的忧思、远人书信的墨香、潺潺如诉的水声、兴盛时代的自信、生命本质的哀伤……看似消失的却被文字镌刻,时间流去,而情怀永在。


@陈红叶老师


《人间草木》



周宁说:“有位作家说过,别人的人生我是不敢触碰的。可我忍不住。有时候真是太孤单了,总想在世间找个替身,分享或分担一些生命的内容,穿越内心迷雾,看到光亮。”这本学术随笔写四组人物,马礼逊和柏格理,苏曼殊和李叔同,托尔斯泰和马克斯,韦伯、梁济和王国维,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理论,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他们是些亲切而又高贵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生死,在信仰中努力,在绝望中爱,在希望中死去,带着精神的闪光。这闪光不仅让我们看见他们,并在他们身上看到自我;也让他们彼此看见对方,在灵性上相互照应,从世俗通往神圣。


@张雅博老师


《世界神话传说选》



神话传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浪漫。在那个生产力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的想象达到顶峰。非洲神话中,女神努特在东地平线踮起脚尖,在西地平线伸出手臂,用手指支撑着身体,从而形成苍穹,群星在她身躯上闪耀;在巴比伦神话中,勇敢的众神主帅马杜克刀斩深渊的巨龙,巨龙身体一半化为诸天的覆盖,一半化为无垠的大地……我觉得想要了解世界上各国的人民,就应先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神话传说。在这个特别的春天,《世界神话传说选》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方多彩的花园。


@航空工程学院 樊博伦


《进击的局座:悄悄话》&《走向深蓝》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海军成立71周年,与共和国同龄的这支部队,历经风雨而奋发图强!1914年,大英女王阅700巨舰,如今,坚船利炮今犹在,但是任人宰割的中国一去不复返!百年历史沧桑,真叫人唏嘘感慨。只有中国,只有这样一个被五千年历史反复捶打,磨炼,鞭笞的国家,才有这样的韧性,从一片尸山血海中重新站起来!曾经四大金刚护卫海疆,今朝中华神盾劈波斩浪!让我们跟随局座张召忠将军的笔下,一起劈波斩浪,走向深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种花家的小猫咪


《二手时间》


有幸得到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签名


从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核泄漏,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人类的贪婪与自私总是将自己拖入一个又一个深渊。天灾人祸注定要给无辜的平民以伤痛,可是谁能够为此历史负责呢?当那些沉默的时间终于被讲诉,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听到的,只能是被时间洗涤过的声音,即使还能触摸到她的累累伤痕,却难以感受到她皮开肉绽的痛苦。读罢全书,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立体而真诚,动情而伤感。一句句独白,一个个故事,真实地拼凑起了人们对整个苏联时代的回忆,并让读者在各色人物的接触中,感受俄罗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同他们所信任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撕裂。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俄式的复调写作,为那段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座丰碑。“她从来不只是写了她的同胞,她关照的是我们所有人。”


@航小韬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你,是否想过,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个想法听起来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以至于有的人开始陶醉于“受命于天”的幻梦里。

但是作为永远不会止步于现实的我们,将会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

文明的出现是否为偶然?为什么是西方文明打开了全球化的大门?为什么古老的中国可以维持数千年的强盛?而那些英勇而残忍的先驱者为什么不是来自非洲或者古老的美洲?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人类学的终极问题:为什么世界会走向今天的样子,是所谓的“天意”还是一系列客观原因使然?

而本书,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全新理论。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肖孟歆


《沉默的巡游》



法律的严苛和冷血,到底能否真的做到铁面无私,公正严明。被条条框框限制的究竟是法律还是人心,我们无从考证,毕竟近些年,冤假错案真的不少,即便最后还人清白,但是那些错过的时光法律能给补上吗?法律之内缺少了温度,而人情之上又少了些理智,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够对你好到超越生命,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你构筑起一方晴空,甚至把你凌驾于他们的生命之上。我们讲法理,但是法理之外,我们更在乎人情。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甄远鑫


《迷宫·如意琳琅图集》



在推广传统文化道路上越走越顺畅的故宫,在文创周边爆火之后,开发了新的领域——互动游戏图书。既然故宫本身就是一座有着传奇历史和未解之谜的“谜”宫,何不用解谜游戏的方式,来玩一场紫禁城的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迷宫·如意琳琅图集》采用了四孔线装书的仿古工艺,由工匠手工穿针引线而成,采用手工宣纸彩印技术将内容呈现在薄纸之上。玩家将寻找书中蕴藏的琳琅宝藏,探索尘封的历史印记。随着游戏情节的推进,从宫廷池苑到楼宇亭阁,从历史名流到前朝故人,一幅真实动人的乾隆三十六年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书中的墨笔小字、精美插画、奇特符号都隐藏着紫禁城的秘密,“诗文藏玄机,笔墨书灵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的它,更有着无数奇妙的故事和细节等待大家去发掘和探访。


@樱川未央



《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这本书一共讲述了5个小的故事。这家未营业的浪矢杂货店用自己超平凡的力量,连接着这个世界的过去与现在。每个故事间环环相扣,平静而又波澜壮阔。而东野先生用他高明的手法,使情节的连接并不生硬。书中的时间线埋得极深,而又极为巧妙,过去现在,现在与未来,都在这一个晚上交替进行,有序不紊。在这本书中,历史在我们面前闪过,未来由我们亲自指导。东野先生的这本书并没有如往常那种,刺激与悬疑,圈套与破解,而是营造出了种种其妙的巧合。在我看来,这本解忧杂货店更像是一本高级的心灵鸡汤,他在用他特有的办法,告诉着我们,过去的一切,我们终究会知晓,但我们并没有能力去改变,而现在的事情我们正在经历,时间在过去,但我们却能用一定时间干完更多更伟大的事情。


@理学院 刘玥


《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最近刚读了这套书,一部轻松活泼带着温暖的漫画,一口气就读完了4本,给疫情期间宅家的单调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就我自己而言,它可以作为我平时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但我确实没想到它可以这么大众厚爱。我很想知道这套书为什么会如此受大家喜欢。

作者白茶的国画基础扎实,又从事过多部漫画的创造,从基本功和经验的角度来看,确实具备了条件。他以调侃和夸张的方式塑造了书中的吾皇、巴扎黑、老爹和少年等人物形象。就叙述风格而言,确实也符合了年轻大众的审美——漫画中鲜有呈现或影射道理,而是以搞笑和吐槽的方式,朴实而直白地叙述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却又不乏生活中家的温情与包容。

絮絮叨叨了这么多,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重点。白茶从一开始就交代:自己曾想过画两百只猫的形象,却在绘画的过程中灵感渐渐枯竭,之后便遇到了吾皇——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猫。作者灵感的枯竭是由于缺乏现实的依托,当一只猫真正走进了他的生活,一个鲜活的生命与作者的灵感在日常的零星琐碎中不断碰撞,吾皇高冷可爱,霸气凌人却又讨人喜欢的形象才变得如此深入人心。柴静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或许正是因为白茶笔下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现实,才会有如此多的读者产生共鸣。


@初始之音,响彻未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国家图书馆将携手人民日报等官方平台

在线上围绕“全民战‘疫’ 知识共享”主题

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

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

重拾书本,找到阅读的乐趣



习近平曾说过

“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多次提出

要让人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

建设书香社会

下面是一份习近平主席推荐的书单

你有读到同款吗



总说自己很忙

没有时间看书

但是却经常刷手机到半夜

今天,不妨放下手机

找出那本你一直想看

却又迟迟没有看完的那本书

享受时间流过指尖、落进眼里


去听,听见内心

去读,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