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神品《行书千字文》,练好这1000个字,行书不成问题

元朝的书法家赵孟頫,在书法史上可以说一位能和王羲之比肩的人物。在元朝时期,其书法是一个标杆,引领整个书法风向。赵孟頫可以说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推动着整个元朝书坛的发展。

若是论书法的综合实力,赵孟頫的综合实力不输王羲之,影响后世800年。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千字文》。在这之前要知道《千字文》的产生背景。

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让皇子们学好书法,便命人在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将这些字汇集起来以便学习书法。但是这1000个字杂乱无章,不便于记忆,于是梁武帝便将这1000字交于当时一位颇有名望的才子周兴嗣。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梁武帝命周兴嗣将这1000字编纂成文,周兴嗣用了一天一夜的时候将之完成,编纂完成后周兴嗣的胡子、头发都花白了。该文四字一句,合撤押韵,郎朗上口,内容涉及宇宙、物理、人情、事故,堪称一本“中国文化纲领要点”,被誉为中国最佳启蒙读本。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后世临摹《千字文》者众多,尤其是南朝人智永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世直系孙,其笔下的《千字文》精湛、娴熟,相传智永曾书写过800多遍《千字文》,而赵孟頫是继智永之后,另一位“高产”《千字文》的书法家。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在赵孟頫诸多版本《千字文》中,这一版《行书千字文》算是书法界的神品。该作品体现出赵孟頫极强的控笔能力,从头到尾皆是字字精到,无一处败笔,如同精密的仪器一般,

书写地清幽透彻,圆浑娴熟,展现出一股壮阔之美感。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赵孟頫笔下的《行书千字文》颇有“二王”的高古飘逸的风范,在继承前人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自身遒媚流转的特色,总是在不经意间出一股仙风道骨之姿态,看似无意为之,却令人神往而流连忘返,实乃是千古佳作。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学习书法的朋友的,倘若是能够掌握好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中的这1000多字,在不断地临摹、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掌握相应的书法笔势和用笔技巧,慢慢地你的行书将不成问题。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赵孟頫这一版《行书千字文》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故宫的镇店之宝,绢本26.5X373.4CM。今我方通过多方努力,1:1高清还原出原作的样貌,无论是色泽还是字迹大小都与原作无异,送给各位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