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美麗的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是客家人聚族而居並自衛防禦的堅固樓堡。土樓用土石夯築,不用鋼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樓的大門是用十釐米厚的雜木製成,外釘鐵板,有的樓門上還裝有防火水槽。圓形土樓一、二層不開窗戶,有雙層的外層開窗,除用於通風納光外,也便於狙擊入侵之敵。土樓最高層處設有瞭望臺,以便了解敵情。土樓除防範外,還有防火、防震、防獸和通風采光等作用,且冬暖夏涼,是一種特獨的建築。

客家土樓主要有3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樓。

五鳳樓


方樓


圓樓


客家土樓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樓和廣東客家土樓。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2008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外觀可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在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福建土樓代表:振成樓、承啟樓。

振成樓


廣東土樓代表:花萼樓、道韻樓、石寨土樓、承德樓、世德堂、慶裕樓。

花萼樓


客家土樓建築具有充分的經濟性,良好的堅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禦性,獨特的藝術性等多種優越性。

土樓的建造特色與客家人的歷史密切相關。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三國、兩晉、唐宋和明清等幾個時期,為了逃避北方戰亂而遷移南方。遷移之後,對於當地土著來說,他們來自遠方,因此被稱作“客家人“。

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

客家土樓欣賞:

1.圈數最多、居住人數最多的土樓——“土樓王”承啟樓


2.全國唯一的宮殿式土樓——奎聚樓


3.最具書香氣息的土樓——衍香樓


4.直徑最大的圓樓——福盛樓


5.最秀麗的土樓——“土樓公主”振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