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价”耀州窑玉壶春——玉壶春瓶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昨天看了篇介绍玉壶春的文章,从拍卖记录角度来展开的,写的很好,今天山人写篇文章,写一点自己对于玉壶春这类器型有如此高拍卖记录的看法。

《2003年伦敦苏富比沐文堂旧藏宋瓷专场》的一件玉壶春瓶,2018年于伦敦苏富比春拍以789000英镑成交的“天价”,而值得一提的是,在17年前,同样在伦敦苏富比,这件瓶子仅以14400英镑成交,17年升值近45倍,堪称超额回报了。

其实抛开拍卖因素来看,玉壶春也在同窑口器型里属于高价位的藏品,山人总结了三个方面:

1、从青铜爵、觚到执壶、长颈瓶,这类酒器从贵族神圣器到富裕阶层实用器的一个延续,在生产力落后的旧时,精美的酒器是一种身份的体现。

2、广泛认识的古代艺术品价值高低是由书画到青铜礼器再到瓷器的,书画是赏器,青铜时代的礼器也是大奴隶主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到了瓷器时代,具有观赏功能的执壶和玉壶春,也在众多实用器中脱颖而出,在当时已然成为一种高价值的赏器

3、这类清秀的宋瓷,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是一种最高身份的价值体现。

其实玉壶春瓶,本质上还是属于长颈瓶这个品类,只是在唐代出现的“玉壶春”基础上,宋人给变形的长颈瓶运用了新的名词。逐渐的演化中,在宋金时期形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玉壶春”瓶器型。

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而玉壶跟李白始终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金樽一样,是一种泛指。

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千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也就是说唐代元和(806—820)初年,饮酒用具依然是“樽杓”;

上图是唐738鎏金錾花九曲银鹧鸪杓,1984年河南偃师杏园李景由墓出土。此后不久,有盖、有嘴(流)、有柄的新式酒具注子出现。

唐中期以后至北宋,也还主要以执壶为承酒器,玉壶春目前的酒器实证来自2014年西安西影路金代晚期李居柔墓出土瓷器。

李曾任金代陕西东路转运使行六部尚书,正三品资政大夫,史籍不载,墓室仄逼,未经扰动的小型砖石墓,火葬。

出土金代耀州玉壶春与四方倭角盘、酒盅一对,酒具组合。李于正大三年(1226年)下葬,此时蒙古已占领了河东河西走廊,战事频繁,三年后终于攻下西安,草草下葬,可当时玉壶春瓶这类酒器的的地位和珍贵程度。

从初唐长乐公主墓的壁画局部,一个女子手捧长颈瓶,瓶口探出一枝莲蓬和一茎待放的红莲。到元代墓室壁画中长颈瓶用作酒器,也是一种从神圣器物到民间实用器的缩影。到后来乾隆的“古瓶盛酒后替花,花酒由来本一家”。可见玉壶春又从实用器转化成了观赏器,这也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一种体现。玉壶春也完整的诠释了从神圣器到实用器再到观赏器,这一物质生活逐步提升的过程。

从古至今,长颈瓶在制作工艺和用途地位上都是高等级的体现。

马家窑文化人面长颈瓶,该瓶极富创意,红色陶衣,长颈鼓腹。瓶口处绘有两张人面,瓶口两侧有两个突起的盲耳,为人的耳朵。瓶颈部细长,以深红色彩绘横纹装饰。瓶腹部绘马家窑文化典型旋涡纹饰。该瓶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其刻画的应为宗教首领在宗教活动中的表情,可见长颈瓶在当时的地位一斑。

安阳范粹墓中出土的这几只长颈瓶,更是最早的纪年白瓷体现,结合当时浓厚的佛教氛围和骠骑大将军的身份,这组长颈瓶在当时应该也是用作礼器。

随后在隋代长颈瓶开始分化,一部分受到金银器的影响,形成了以瘦美俊秀为为主的长颈瓶。

另一部分在北朝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圆腹细长颈的颈瓶。

到了宋时,长颈瓶进一步分化,一部分保留了神圣器的用途,变的更加的细颈深腹。

另一部分则逐渐的演化成了实用器,成了今天的玉壶春瓶的器型。

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玉壶春愈发的普及,在器型演化上,大致是脖颈越来越短,越来越粗,腹鼓下移,丰肩上提,口沿外翻的过程。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沿袭了宋代的形式,瓶口外撇,细长颈,硕腹丰底,圈足。

明代玉壶春在元代的基础上出现了口折沿,长颈弧度下撇,腹鼓下移。

清代器型大概分了两种,一种创新,一种复古,至于这种清代玉壶春瓶多是复古造型,有的模仿宋式,但有多了一些清器的圆鼓,较前朝有较大变化。

文物是历史的镜子,以玉壶春一器纵观文物史,是一个由神圣器到实用器进而变成观赏器的过程;亦是器型多样化演化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先期贵族到后来的文人富贾,无不喜欢这种制式优美的立件,这也是优质审美、雅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进步。

今日收藏也是这般,并不是越老的就是越好的,古物在古时就是佳作,今天更是精品。瓶花之具点缀着市井酒肆的铺排喧闹,寄予了博雅君子的清疏士风,跻身在民间寺社的虔诚香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