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舉行防疫模擬應急演練,積極備戰返校“大考”

復課復學的腳步越來越近。4月16日上午,廣東醫科大學湛江、東莞兩校區同步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把學生返校及在校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狀況“演”出來,以“演”促“練”,為開學做好準備。

本次演練共設四個場景,分別模擬學生返校報到、宿舍生活、課堂學習和食堂管理的防控措施及應急處置工作,對學生返校入學疑似病例應急處置、學生宿舍健康監測、課堂教學活動、食堂就餐等進行重點演練。

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何炳基在現場點評中對廣東醫科大學此次演練組織工作表示肯定,希望學校進一步細化完善工作流程,確保開學各項工作萬無一失。

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在點評中表示,“演習”不是“演戲”,演習工作就是在“演”中“練習”,以“演”促“練”,全面提升學校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保障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充分考慮開學返校以及返校後可能出現的應急情況,將可能發生的每個環節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到位,在求真上下功夫,通過情景測試,增強工作精準度,提高應急處置工作效率,確保防控工作各環節形成閉環鏈條。據悉,接下來,根據學生返校工作需要,該校還將再次進行演練,確保校園疫情防控做到萬無一失。

模擬場景一:

返校日發現一學生體溫異常

校門口,返校日學生紛紛回校,每人間隔2米有序排隊報到,出示個人學生證、身份證、健康碼,接受體溫測量。工作人員發現一名學生體溫異常(超37.3℃),立即將該同學引導到臨時隔離留觀區,並報學校防控辦,防控辦通知學校門診部,兩名醫護人員到達隔離留觀區,詢問症狀和流行病學史、填寫就診師生篩查登記表,排查無流行病學史,引導去定點門診部發熱門診就診。其在醫院排除新冠肺炎感染,接受治療後,接回到學校集中隔離區休養治療。

模擬場景二:

學生宿舍發現發熱病例

在學生返校後的某一天,學生在宿舍學習,一位學生感覺身體不適,測量體溫發現有發熱,並立即報告輔導員。輔導員接報後,要求宿舍學生做好防護,根據指引要求,在宿舍等待,並電話報告防控辦,同時報告學院書記。

防控辦通知門診部派醫生出診。醫護人員趕到學生宿舍,複查體溫38℃,伴有咳嗽、乏力等症狀,詢問臨床症狀、流行病學史。防控辦接報後立即啟動應急前置行動,安排安保人員封鎖學生宿舍,聯繫120派救護車送該同學到發熱門診就診,安排同宿舍其他學生到學校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區進行隔離,醫護人員對宿舍進行消毒。在醫院,該學生被排除新冠肺炎感染,接受治療後,接回學校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區進行醫學觀察,其同宿舍的同學等密切接觸者解除隔離。

模擬場景三:

課室上課期間發現發熱病

課堂上,一學生感覺身體不適,舉手示意老師,告訴老師自己好像發熱,咽喉疼得厲害。授課老師停止授課,要求各同學原地就座,並將發熱學生帶到臨時隔離留觀區,同時電話通知課室管理員,課室管理員測量該同學體溫為38.1℃,立即上報防控辦。

防控辦安排門診部醫生和學院輔導員到現場處置。經門診部醫生核實,該同學有發熱、咽喉疼和乏力,有乘坐公共交通經歷,不能排除流行病學接觸可能。防控辦接到門診部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前置行動,安排安保人員封鎖課室及通道,門診部聯繫120派救護車送該同學到發熱門診就診,安排密切接觸者到學校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區隔離,一般接觸者回宿舍自我健康觀察。該學生在醫院被排除新冠肺炎感染,接受治療後,接回學校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區進行休養治療,其密切接觸者解除隔離。

模擬場景四:

食堂發現發熱病例

食堂,食堂職工上班前,進行上崗前的體溫檢測。一員工額溫槍檢測顯示37.8℃,暫停檢測,安排該員工到臨時隔離留觀區等待。工作人員電話報告食堂經理,食堂經理報告防控辦,防控辦立即安排門診部醫生出診。經複核該員工體溫為38℃,無流行病接觸史,引導其到發熱門診就診。其在醫院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回家隔離治療。

全媒體記者 覃志傑 張理萌 通訊員 王麗君

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