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河北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的传人、著名武术家------时佩文先生

时佩文先生(1899.1—1986.12),原名时蕴章,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旧称新城县)袁家营人。农民家庭出身。家中有兄弟四人,时先生排行老二,大哥时锐章、三弟时佩章、四弟时汉章,还有一个妹妹时秀兰。

16岁时,拜形意拳大师马玉堂为师,学习形意拳和博击,深得马玉堂先生的器重,是其门下的六大弟子之一(朱国福、高振东、张长义、张长信、时汉章、时蕴章)注:1,也是马玉堂先生教出的的博击高手注:2 。

1920年,21岁的时先生经同门师兄朱国福先生介绍,来到上海,在大实业家盛宣怀家中当保镖,并兼教其后人形意拳。后来又在“鉴湖女侠”秋谨的家中做过2年的保镖。1923年,师兄朱国福在上海法租界举行的国际拳击比赛中,打败俄国拳击家婓益·哈伯尔,威震武坛,时佩文先生是当场的见证人之一(有资料称,朱国福在与婓益·哈伯尔对阵之前,曾先让时佩文上场试探路子注:3)。

1932年2月,时佩文先生与胞弟时汉章及朱国福的胞弟朱国祯等受湖南省主席何健的邀请,一到去湖南授拳。时汉章在湖南国术训练所(后改为湖南国术馆)任摔跤与搏击教官;时佩文先生后又在湖南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技术教导大队任武术教官,朱国祯任总教官注:4。

30年代中期,从湖南来到皖北宿县,在宿县收耿继义为徒,之后又介绍其拜在褚桂亭先生门下。30年代中后期,到国民革命军黄百韬的部队担任武术教官。其间,同在黄部任职的常州人王伯勋,有幸拜时佩文先生为师,习练形意拳。尔后,又来南京继續跟时先生学拳。解放后,王伯勋回常州老家,并将时佩文的形意拳传承到了常州注:5。现任常州市形意拳、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刘国勤先生,就是王伯勋的得意弟子,也是时传形意拳在常州的第二代传人。

40年代中后期,经刘斐、褚桂亭介绍,先后在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部和警官学校任武术教官注:6。

时先生在南京期间,与源自形意同宗的师兄褚桂亭交往甚密,关系非同一般。1942年6月, 褚桂亭先生在南京囯府东街他家中收宿迁李学义、合肥马少青、北京趙弼良、南京赵永福和吴正祥五人为入室弟子时,時佩文是在场的两个见证人之一(另一个见证人是褚先生的妻弟沈书林)注:7。1949年底,褚桂亭迁居上海前,将其在南京城隍庙教拳的场子移交给了时佩文和马鸣鑫。1953年,褚桂亭先生来南京见时佩文先生的家境不好,曾邀其迁居上海,欲施以帮助注:8。文革期间,褚桂亭先生得知时佩文下放到河北老家,处境艰难,就让大弟子耿继义设法将时佩文先生安排至耿继义的老家宿县加以关照。(耿继义先生早年在山东跟随大刀王化成先生;1933年,拜形意八卦大师钱树樵先生为师,同年又拜时佩文先生为师;1934年, 经时佩文先生介绍,到南京跟著名武术大师褚桂亭学拳,三年后,在时佩文先生的见证下,正式拜褚桂亭先生为师,成为褚桂亭先生的大弟子注:9。)

1958年下半年,江苏省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组建江苏武术队,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朱国福教授推荐,分管此工作的江苏体育界元老刘英冠请聘时佩文先生出任江苏武术队的首任教练。第二年,时先生的人事关系由运动系转入体育系,改给体院的学生上武术课,并不再担任江苏武术队教练注:10。

1959年上半年,国家体委武术处推荐上海精武会总教练赵连和的高徒王凤岗先生继任江苏武术队教练。为备战全国太极拳比赛,时佩文先生还协助王凤岗,对省武术队的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指导。经过时佩文、王凤岗等名家的精心培训、指导,在全国太极拳比赛中,江苏武术队选手钱源泽、袁继臣分别获得第四名、第五名的成绩注:11。

1965年,从南京体育学院出来;1970年,下放回老家河北新城。1972年,经弟子耿继义帮助,将户口关系由河北新城转迁至安徽宿州(原宿县)。1975年底,落实政策迁回南京注:12。

在宿州期间,时佩文先生倾心传授形意拳,时从学者众多,影响甚大,现今宿州有影响的形意拳师刘元法、张玉玺、张良能以及徐州的宋玉鹏等都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经弟子及再传弟子的努力,现宿州及周边地区时传形意拳已牢固的扎下根基,且发展的枝繁叶茂,蔚为壮观。在宿州期间,褚桂亭先生的嫡孙褚玉诚跟时佩文先生从学三年。1979年2月至6月和1982年7月至12月,时佩文先生还先后两次小住宿州,对第子及再传第子进行指导(宿州张良能回忆)。

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武术名家黄万祥先生,在七、八十年代,曾拜师时佩文先生,习练河北形意拳。

1974年,时佩文先生的十二洪捶曾在徐州举办的江苏省武术比赛上,获一等奖注:13。

1979年,在南宁参加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荣获优秀表演奖。1980年,在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赛上,以一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龙形剑斩获金牌。

《武林》杂志83年第四期“民间名师”栏目,介绍了时佩文、万籁声等五位著名武术家,并刊登彩色照片。同年《武林》杂志第十期刊文介绍“三十年代蜚声武坛的彭善思(女)拳师”,文中叙诉彭善思曾在湖南国术馆得到名师时蕴章先生的指教。这一年,还被《体育报》评为全国武寿星的荣誉称号。

1986年,南京形意拳研究会成立,任名誉会长。

1986年12月7日(冬月初六),寿极而终,享年87岁。

时佩文先生为人忠厚,处事谦恭,一生潜心修拳,倾心施教,从不趋名逐利,其武德拳艺,在南京武术界是有口皆杯。

据南京少林拳名师马鸣鑫先生的关门弟子卞维均回忆,马鸣鑫先生在谈到时佩文先生时讲:时佩文的功夫相当了得,他的一个燕子抄水拳式能轻松地从老式长条凳下穿过。与人推手都是随而不进、化而不发,从不与人争强斗胜。其人还特别的忠厚老实。当年在南京警官学校的教官中,褚桂亭的薪俸是240

大洋、马鸣鑫是180大洋,而时佩文是150大洋。马老师说,并不是他的功夫不如我,而是他不计较,太好说话了。有一年,黄玉成母亲生病急需用钱,但是手头又缺钱,时佩文得知后随即就将自己长皮袍當掉,把钱送到黄玉成家。

时佩文与马鸣鑫二位先生,一个练的是内家拳,一个练的是外家拳,同在城隍庙教拳,他们彼此尊重,关系融恰,他们的弟子间也是以师兄弟相称。另外,据说时佩文先生的婚姻大事也是马鸣鑫先生牵线做的媒。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期间,南京举办重大武术活动,最后,都是由时佩文与马铭鑫二位先生共同表演的“三才剑”或“大刀进枪”作为压台戏,足见当时二位先生在南京武术界的地位和份量。

上世纪年六十代初,时佩文先生在继承传统拳架的基础上,对其所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作了改进探索。在不改变整趟套路的情况下,将太极拳后半部斜飞式之后的部分改成反架,并在最后加了一个相反的弯弓射虎,从而使整趟拳架套路更加均衡协调,得到了南京武术界的认可和贊赏。此趟间有反架的传统108式杨式太极拳成为时传太极拳的招牌,一直传承至今。

时佩文先生在南京期间,先后在白鹭洲公园、城隍庙(50年代因城建需要而拆)、太平公园(现郑和公园)、雨花台的东炮台等地设教场,传授形意拳、杨式太极拳四十余年。南京武术界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主要源自褚桂亭和时佩文,而尤以时佩文授拳的时间最长,弟子最多,影响最广。

附注:

1.《武魂》杂志,“忆形意名家马玉堂” 马元基(马玉堂之子)口述,马树民(马玉堂之孙)整理

2.《内家拳旧闻》第十九节----不为人知的技击高手之二;

3.《江南大侠郭子平》作者:赵复兴;

4.《湖南武术史》湖南国术训练所的记载、《湖南省国术馆始末》作者:原湖南省国术馆国术教官肖英杰、《武林》杂志83年第十期中刊文《土家女杰 英姿飒爽----记三十年代蜚声武坛的彭善思拳师》作者:成都体院 邹德发、内江市 刘俊扬;

5.《我与王伯勋老师的往事》作者:常州形意拳、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刘国勤;

6、9.安徽宿州内家拳掌门人刘元法(耿继义的弟子)的博客资料和韩祥麟回忆、据耿继义在淮北的弟子回忆;

7.《神技真谛功造極,名震中外誉申城--纪念太極形意八卦泰斗先师褚桂亭诞辰120周年》作者:严承德(五十年代在上海的大弟子);

8、13.据袁继臣(国家武术六段、江苏省首批武术队员)回忆;

10、11.据宋万煦(江苏武术协会秘书长、国家武术八段、江苏省首批武术队员)回忆;

12.据时佩文先生女儿时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