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讓自己的孩子不知“愁滋味”

隨著氣溫越來越高,度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孩子們盼望的暑假終於來臨。

要問孩子們假期最想做什麼,他們首先回答的肯定是,玩。不想做假期作業,不想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和補習班,只想痛痛快快的去玩。

孩子是簡單的,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對於他們來說,有些事想做就是想做,不想做就是不想做。他們不想上補習班興趣班,就會想盡辦法的不去上,不會考慮家長到底花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錢這上面。

違背孩子的意願,非要以為他們好的名義,強迫他們去學習一些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事,對孩子自來確實是比較難受。但是,那些只想玩遊戲,看視頻,只想給遊戲,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看著別人家的父母,帶著去旅遊,就自己也想去的孩子,同樣也沒有考慮過家長們的感受。

那些不知愁為何物的少年們,只會想自己玩的是不是開心,不會想他們那樣做會不會讓父母們傷心,會不會給父母們帶來額外的負擔。

想養好孩子,除了父母和他人的悉心教導外,其他的說白了,還是需要錢。吃穿住行需要錢,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都需要錢。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還好,沒能力的呢?他們只能用盡一切的辦法,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委屈。

大部分的家長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父母們無私的,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們需要的一切。

少年為何不知愁滋味?為何有時候會肆無忌憚?除了他們正處於年輕氣盛的年紀之外,還因為他們有為他們遮風擋雨,為他們提供養分的父母。

父母們的做法看似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卻把孩子養成了一個不知感恩,不知疾苦,不知付出的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為窮人家沒有過多的資源,孩子想要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努力,於是他們學著做各種事,學著去努力,學著有責任。

自己去努力,培養自己的責任,不光是窮人家庭的孩子,也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去學習的。這也要求家長們在滿足孩子們需求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生活不易。

別讓孩子們總處在“不知愁滋味”的環境當中,這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好處。